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自我监控对失败后自尊变化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08 11:13

  本文关键词:自我监控对失败后自尊变化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青少年 自尊 自我监控 失败


【摘要】:目的为验证失败后自尊是否明显降低,并进一步探讨自我监控对失败后自尊变化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自尊量表前测,并用自我监控量表筛选出78名3类典型的自我监控者,让被试产生失败体验后,接下来再施测自尊量表。结果失败后,被试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前测(t=7.62,P0.001);自尊量表上得分变化受自我监控类型的影响(F=3.15,P0.05)。结论失败后自尊会显著降低;自尊得分的降低程度受自我监控的影响。
【作者单位】: 惠州学院教育系;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自尊 自我监控 失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印象管理中的自我监控研究”(08JA84009)项目 韩山师范学院团队项目(413702)的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自尊(self-esteem)以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体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和贡献而倍受心理学家的关注[1]。L eary等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估,即对自己总体的态度和看法[2]。他的研究同时证实,自尊对人的认知、动机、情绪及行为、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和预测作用[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灏;李崇亮;;初中生班级环境、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2 张伟娟;;农村高三学生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3 肖崇好;黄希庭;;自我呈现个体差异的实验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蔡华俭,杨治良;内隐自尊的稳定性——成败操纵对内隐自尊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5 肖崇好;黄希庭;;自我监控量表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6 肖崇好;自我监控概念的重构[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7 张永欣;热娜古丽·艾赛提;魏华;张笑容;陈洁;谷传华;;自尊的毕生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8 杨丽珠,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J];心理学探新;2003年04期

9 付春江;陈美荣;;成败操纵对轻度抑郁者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9年04期

10 吴明证;梁宁建;孙晓玲;丁莹;;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的关系: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J];应用心理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苑凌;谢朝晖;;自尊心理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张秀阁;杨丽;梁宝勇;王锃;邵秀巧;;以自尊为中介因素的完美主义与抑郁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3期

3 全宏艳;何资桥;胡畔;;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小安;谢朝晖;;重庆市大学生自尊心理状况调查[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5 赵广兵;;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1期

6 刘奇;杨红旗;白丽;刘明;;270名在华南亚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7 于绪丽;;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8 林颖;陈旭;钟兴泉;;内隐自尊可变性研究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9 郑晓康;;学优生与学困生自尊水平的比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10 黄珂;;自尊与攻击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消费导刊;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晓菲;毕重增;;潜意识成就目标对个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水平干预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潘伟颖;房地产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相关因素和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祝春兰;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文臣;知识型员工可就业能力对职业成功的作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石伟;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婷婷;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成山;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选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郑玉;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韦春娜;企业员工的完美主义现状和中介变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雪;情绪、教师评价及任务难度对初中学业优秀学生和学业不良学生内隐自尊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爱芬;大学生的幽默风格及其与认知风格、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峰;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自尊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艳;中庸思维对员工合作竞争态度、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杜瑶;自尊、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俊芳;中专生对自我的内隐态度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彭欣,马绍斌 ,范存欣 ,武晓艳;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3 张庆辞;栾国霞;李建伟;;初中生成就动机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4 张潮;渠玉红;;高中生自尊、学业自我概念及考试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5 桑青松;黄卫明;;班级环境、学习方式对中学生学习成功感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金戈;;国内关于内隐自尊的研究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魏运华;;少年儿童的自尊发展与人格建构[J];社会心理科学;1998年01期

8 程蕾;郑涌;吴小勇;赵婷婷;周钦江;;自我倾注与情绪障碍关系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袁立新;张积家;林丹婉;;班级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1期

10 程学超,谷传华;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玲;赵宏祥;田录梅;;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内外控与童年遭受体罚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林崇德;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评朱智贤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3期

3 张斌;蔡太生;朱虹;贺达仁;;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应用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07期

4 刘秀芝;石少华;;儿童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心理发育功能障碍与预防[J];中国校医;1993年01期

5 沃建中,林崇德;加工速度、自我监控对认知操作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6 静进;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及相关研究势在必行[J];华南预防医学;2002年01期

7 傅茂笋,管晓丽;医学新生自尊水平与家庭因素相关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3期

8 戴春林;吴明证;杨治良;;个体攻击性结构与自尊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9 耿晓伟;郑全全;;自我监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10 许继红;;师专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小菲;郑育滨;;汕头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筛查—不同筛查标准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曹若湘;;2005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烟草流行情况现状调查[A];履行框架公约 创建无烟环境——第13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陆美萍;陈若希;程雷;;使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严重程度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兵;于冬梅;赵丽云;刘爱东;王惠君;杜文雯;王志宏;何宇纳;张继国;于文涛;贾凤梅;李婕;翟凤英;;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状及零食指南的编制[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公共营养分会论文集[C];2008年

5 章淼滢;罗飞宏;沈水仙;夏宏;屠月珍;郭凤霞;黄婷婷;支涤静;赵诸慧;叶蓉;程若倩;李晓静;;上海市城郊两区6-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5年变化趋势[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6 张亚钦;李辉;;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比例分析及参照值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章淼颍;罗飞宏;屠月珍;郭凤霞;夏红;黄平平;奚立;沈水仙;支涤静;叶蓉;程若倩;郑章乾;;上海市城郊两区6-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5年变化趋势[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高雪屏;于素维;苏林雁;;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徐勇;;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发展趋势研究(1985~1995)[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张继国;王惠君;王志宏;何宇纳;张兵;于文涛;翟凤英;;中国儿童青少年15年体质指数分布的变化[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利明;三大问题制约儿童青少年智力体力发育[N];中国人口报;2004年

2 罗刚;零食并非一无是处[N];健康报;2007年

3 王鹏;儿童青少年远离“垃圾食品”[N];福建日报;2006年

4 记者 方芳;儿童多动孤僻等行为问题上升[N];北京日报;2010年

5 翟金国 赵靖平;适应能力 从小培养[N];健康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吕向群;你不会懂得我伤悲[N];玉溪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穆晶晶;营养专家细说儿童“吃”的学问[N];保健时报;2008年

8 记者 刘晖 通讯员 陈伟琴;市中心医院开展免费验光赠镜公益活动[N];咸宁日报;2009年

9 记者 姚斌 通讯员 马毅中;八部门联合开展全省儿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活动[N];青海日报;2007年

10 郑灵巧邋白莹;北京儿童青少年四病发生率明显上升[N];健康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乐山;长沙市3-11岁儿童BMI筛查参考值及肥胖儿童自尊水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罗家有;农村中学生暴力遭遇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关尚一;美国儿童青少年适宜体力活动推荐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青云;学龄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检出率与诊断标准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励;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顾锋;尿崩症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及基因突变检测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李明洁;元认知和话语的链接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何忠虎;我国艾滋病孤儿身心健康、教育干预与青少年艾滋病知、信、行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10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娜;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高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丽芳;留守儿童自尊的特点及其家庭影响因素[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嘉敏;澳门失业人员的自尊、感知社会支持及生活满意度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宏坤;中学生主观社会支持、自尊与道德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庆;儿童青少年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特点及其性别刻板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卓;大学生自我构念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王玲;高中生自尊、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鲁蕊;自我评价、自尊与创造性关系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秀华;男性服刑人员的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13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13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a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