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青少年初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09-08 13:23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初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初期 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


【摘要】:阐述了青少年初期的亲社会行为,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青少年初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个人因素包括:亲少年初期的变化、观点采择、道德推理、移情与相关的情绪反应、归因与其他认知过程、气质与人格六方面。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校教育四方面。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初期 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亲社会行为体现了一种广泛的社会行为,是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于人类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青少年初期是动荡变化的时期,生理、心理、身体和教育的变化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如果对这些变化不能正确的对待,那么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寇_g;张庆鹏;;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2 胡发稳;张智;崔松;乔粉;廖峻;倪安琪;申建朝;;初中生的自尊、受益者特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鹏;寇_g;;自我增强取向下的亲社会行为:基于能动性和社交性的行为路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飞;许远理;李冉冉;;自我动机与自我意识情绪[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寇_g;张庆鹏;付艳;;原型理论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4 向洪安;;论儿童合作情绪的培养[J];传承;2011年14期

5 陈宇海;;亲社会行为培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陈斌斌;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测量回顾与反思[J];心理研究;2009年02期

7 池丽萍;安静;;社交退缩与非退缩幼儿心理理论的比较研究[J];心理研究;2009年02期

8 张庆鹏;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原型概念结构的验证[J];社会学研究;2008年04期

9 张庆鹏;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评维度的建立与验证[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王云强;郭本禹;;改革开放以来德育心理学的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国艳;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婕;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晓贤;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玲;混龄教育对3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代军;大连开发区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调研及应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妮;9-11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涛;初中学困生情绪表达和调节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艳芳;3-6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宇;学前融合教育促进普通幼儿亲社会行为获得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昱文;中学生的自尊、归因方式与自我意识情绪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向艳;小学生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策略运用及其动机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微静;假装游戏促进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龚涛;大学生的捐助行为及其与人格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寇_g,唐玲玲;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俞国良;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郭兰,张建平;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廖策权;亲社会行为的移情动机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宋凤宁;黎玉兰;方艳娇;江宏;;青少年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陈斌斌;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测量回顾与反思[J];心理研究;2009年02期

7 董应芬;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报告[J];普教研究;1996年02期

8 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芳,庞维国;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J];心理学动态;1997年04期

2 李玉苹;;青少年为何丧失“亲社会行为”[J];心理世界;2002年10期

3 廖策权;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动因素[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李玉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03期

5 万增奎;当代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6 侯积良;价值取向、自我概念与亲社会行为[J];心理科学;1990年02期

7 李红霞,彭阳,,崔雅芬;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调查与教育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年04期

8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9 王小莹;英语教学与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3年02期

10 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郁;;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晓东;;地震救灾中的表演性亲社会行为对心理层面的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罗洪菊;;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的研究综述[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毕长城;;亲社会行为与社会交换论[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宋凤宁;;高中生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寇_g;;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秀丽;;两难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张庆鹏;;建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维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吴鹏飞;;论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学途径[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李荔;李纾: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进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4 ;个人因素与消费者购买行为[N];中国纺织报;2003年

5 记者 章会 通讯员 张春蕾 记者 林慎 陈学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多[N];温州日报;2005年

6 陈上(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海神号》:人在灾难中会暴露本性[N];北京科技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舒刊;辜伟节: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8 庄辉;如何选择经营地点[N];经理日报;2007年

9 曹伟 作者单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企人才为什么留不住[N];中国改革报;2004年

10 丁学梅;基金频频走马换将 持有人担心利益遭殃[N];华夏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荣;个人及组织因素对企业培训效果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曾秀芹;多水平框架下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平;转型期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石广盛;欧洲中世纪大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陈叶烽;社会偏好的检验:一个超越经济人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朱火弟;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及其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张劲松;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牛素枝;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高志才;基于亲社会行为的企业成长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爱玲;混龄教育对3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苗娜娜;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莉;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及不同情境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7 蒋柳;培育听障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干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玮;大学生道德提升感状况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班兰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感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4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14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5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