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类课程整合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类课程整合研究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传承教师、学生、黑板三位一体的经典课堂教学方式,,对于知识的高效传授已显得苍白无力。为此,不少学者都致力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以期实现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育教学模式体系。 基于教育类课程的性质、高校硬件设施与学习者的特点,作者认为高校更适宜开展课程整合,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详细分析、研究后,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之上针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类课程整合提出了三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这三种过程模式依据不同的学习方式设计,它包括了学习内容、学习者特点、学习方式的不同方面,教学者可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选择并运用,经过实践有效提高了教育类课程的效果。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李克特量表制作不同的调查问卷分析教育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学习者整合前后的能力变化,搭建开源网络教学平台Moodle,在平台内添加不同的课程内容与学习资源。 2)研究教育类课程的性质,结合学习者的特点与学习风格,提出以个性化自主学习为方式、混合学习为方式、研究性学习为方式的三种不同风格的课程整合过程模式,教学者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风格、学习特点灵活选择与课程相适应的过程模式,较大化的发挥教学效果。同时,作者对三种过程模式分别给出案例实践分析其可行性与合理性。 3)对整合的效果运用Z值检验法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将整合后与整合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各部分能力变化的显著性。 本文的创新点是:以Moodle平台为基础,依据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对象,提出了以个性化自主学习、混合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为方式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过程模式。同时,基于案例对三种模式进行测试、实现与灵活选择。
【关键词】:过程模式 课程整合 学习风格 自主 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架构12-15
-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15-21
- 2.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概念15-16
- 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6-17
- 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17-19
- 2.4 本章小结19-21
- 3 信息技术与教育类课程整合的环境及需求分析21-27
- 3.1 Moodle 环境平台简介21-22
- 3.1.1 概念及功能21-22
- 3.1.2 特点22
- 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需求分析22-25
- 3.2.1 环境的可行性23-24
- 3.2.2 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4-25
- 3.3 本章小结25-27
- 4 基于 Moodle 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类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27-47
- 4.1 研究方法27-28
- 4.2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28-46
- 4.2.1 以个性化自主学习为方式的课程整合过程模式28-35
- 4.2.2 以混合学习为方式的课程整合过程模式35-40
- 4.2.3 以研究性学习为方式的课程整合过程模式40-46
- 4.3 本章小结46-47
-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价值分析47-53
- 5.1 价值分析方法47-48
- 5.2 价值分析过程48-52
- 5.2.1 整合后整体能力显著性分析48-49
- 5.2.2 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兴趣变化分析49-50
- 5.2.3 学习者信息素养变化分析50
- 5.2.4 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分析50-51
- 5.2.5 混合学习适应能力的变化分析51
- 5.2.6 研究性学习自我探究与协作能力的变化分析51-52
- 5.3 本章小结52-53
- 6 总结与展望53-55
- 附录 155-57
- 附录 257-61
- 附录 361-65
- 参考文献65-67
- 致谢67-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建新;;以《槐乡五月》为例 谈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5期
2 李秀艳;;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以《出塞》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3 朱文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9期
4 本刊编辑部;;信息技术,不可抵挡[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5 安晓娜;;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育的整合[J];学周刊;2011年09期
6 杨喜钧;;浅谈信息技术的学法指导[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
7 钟平;;基于开源软件的高校电子档案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1年07期
8 孙玉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意义[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年Z1期
9 梁媛;;信息技术在校本教研中促进学习个案分析[J];教师;2011年23期
10 ;上海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前沿应用[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陈崇娟;;论信息技术在学术交流中的应用[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修立;;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4 吴立新;朱旺喜;张瑞新;;数字矿山与中国矿山未来发展[A];煤炭资源高效绿色开采与数字矿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琳;;信息技术与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建明;陈敬;;构建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舞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7 徐业飞;;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程浩军;李欣;;论信息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9 曾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10 杨丽;;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在亮 汪强 记者 郑大中;Moodle,让校园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N];上饶日报;2010年
2 赵锋 沈祖芸;做时代潮流的引领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姚琳;用信息技术挖掘潜力[N];广西日报;2005年
4 记者 综文;信息技术一马当先[N];计算机世界;2004年
5 本报记者 程亮;信息技术业名企逆市圈人[N];人才市场报;2008年
6 姚明伟 编译;信息技术管理及其重要性(下)[N];中国审计报;2009年
7 姚明伟 编译 理查德·布里森博依斯 兹阿德·沙迪德 加拿大审计长公署IT审计专家;信息技术管理及其重要性(上)[N];中国审计报;2009年
8 马博;信息技术扮靓精彩奥运[N];中国电子报;2008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吴玺;物联网掀起信息技术新浪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10 记者 朱萍 通讯员 李红宝;高二12月份测试信息技术[N];连云港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钊;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机制及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构架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高静学;政务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叶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与模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广君;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李;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丹;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类课程整合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宋小雅;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盛晏;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阳昆;信息技术与政务流程再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曾永卫;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向阳;我国物流配送产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7 张立文;铁路货车段修业务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陈中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效能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张锡亮;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方法探讨[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10 耿甜甜;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5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2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