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生共情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联探究
本文关键词:医科大学生共情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联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共情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为医科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有益的探究。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对603名医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和母亲惩罚严厉得分男生低于女生,父亲的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得分男生高于女生;父母的过分干涉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惩罚严厉得分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父亲偏爱被试则是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得分市县学生高于乡镇学生,而父母的偏爱被试则是乡镇学生高于市县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男生低于女生;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共情性关心市县学生低于乡镇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反应指数多个因子间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共情能力的发展,消极的教养方式抑制共情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人际关系 教育 对比研究 学生 医科
【分类号】:B844.2;G78
【正文快照】: 共情是指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情感状态,并产生与他人相一致的情绪体验,它是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的重要中介。众多有关青少年共情的研究表明,高共情的人具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和更好的社会理解力[1],而有共情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2]。共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钰;刘革新;吴建军;;护理本科生共情及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2 胡文彬;高健;康铁君;吴冰;石扩;王雪艳;温子栋;;大学生共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3 魏源;;浙江某高校大学生共情特点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晶娟;孙宏玉;;肿瘤科护士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年07期
2 王洋;张琳;王瑜;;家庭环境对当代女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0年09期
3 王燕;高健;陈宏;;社会实践对本科护生亲社会行为、共情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年12期
4 戚秀华;侯冬玉;谷晓丽;常晓丹;;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5 胡文彬;高健;康铁君;吴冰;石扩;王雪艳;温子栋;;大学生共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6 项颖卿;徐萍;;高职护生共情特点的调查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7 李培娥;;高职学生移情力提高必要性及策略[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严育;;大学生志愿者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李燕;王燕;;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的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22期
10 李燕;王燕;韩剑童;;护理本科生共情与情绪智力关系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铁君;高健;吴冰;石扩;;大学生共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安秀琴;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在护士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2 房绍霞;重庆高校大学生共情能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凤凤;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4 古婷;大学生人际信任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行娜娜;初中生的移情及其在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蒋东平;中国人恕道的心理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敏;教师共情能力及训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李兴慧;大学生共情、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楠;青少年移情的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袁艳芳;;大学生家庭价值观教育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高教论坛;2008年04期
2 张玉芳,李继平;共情——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年10期
3 杜玉芳;黄丽;冯涯;;培养医学生同理心的策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4 倪风华;王晓莉;徐成;;我院三年制护生共情特点的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22期
5 邱玉芳;杨辉;宋丽萍;;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年21期
6 魏源;当代大学生同理心的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4期
7 魏源;;浙江某高校大学生共情特点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彩虹;;中日日常招呼语对比研究——以见面的场景为中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7期
2 李谨辰;;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定位的再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3 王开东;;教育是什么?[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05期
4 钱枫;;高校班主任工作之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5 张国成;王云彪;王占龙;李宪琴;;高职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应对——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6期
6 袁礼锋;;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1期
7 翁泽明;;重视校园游戏活动的心育功能[J];大众心理学;2007年05期
8 凤尔翠;高素琴;刘艳青;魏世敏;;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9 吴明;;人际关系的那些小事[J];跨世纪(时文博览);2011年05期
10 王蓉;;小组成员和谐共处的法宝[J];英语沙龙(时尚版);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雪梅;杨柏泉;冯萍;金慧英;黄一鑫;赵桃月;;糖尿病医疗服务网站与面对面糖尿病教育的对比研究[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2 杨惠仙;;把握四个重点环节 做好班主任工作[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吴惠书;薛荣华;;缩小“数字鸿沟”与信息化建设[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4 林中梅;;论艺术体操的美育作用[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永红;段静;;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6 许庆勤;;弘扬企业安全文化 实施安全素质教育[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7 徐吉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陈冬丽;;论未成年公民的自我保护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任宏;;浅谈地理信息科学的全民化教育[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薛莲;;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吴友富;公共关系就是人际关系吗[N];解放日报;2008年
2 河北经贸大学 王莹 河北省委党校 景枫;正确认识物质利益在人际关系和谐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9年
3 攸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颜建斌 攸县司法局局长 邓爱祥;倡导包容和善观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N];湖南日报;2009年
4 毛志成;物际关系与人际关系[N];吉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蔡若愚;影响现代人际关系的五大客观因素[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谭普平;珍惜人缘关系 共建和谐社会[N];开封日报;2009年
7 ;对待人际关系态度不同,嫉妒心理亦不同[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记者 高原;说声“谢谢”,人际关系更融洽[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刘绍泉 解放军65631部队;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N];中国人事报;2010年
10 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 黄建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N];衡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成殷姬;人际关系中的“和”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4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8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会可;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对人情冷漠现象的思考[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海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屿;基于社会互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燕;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优化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龚宏燕;论语文教育中人际关系的理念及其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丁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建新;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萍;创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D];苏州大学;2006年
9 贺轶玲;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冯静;网络教学中教师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39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3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