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教师流动机制建构
本文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教师流动机制建构
【摘要】: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教师流动机制建构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城乡教师流动包括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和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两种方式,这两种流动方式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流动目标可定位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同时要处理好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以农村为导向的教师流动机制,由三部分构成,即农村教师流入机制、农村教师稳定机制和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教师流动机制 建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西北回族地区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教师流动问题研究”(12YJC880123) 宁夏高校科学研究项目“宁夏教师发展问题研究” 宁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宁夏教师发展:路径分析与政策选择” 宁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师教育专项课题重点项目“宁夏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实效性研究”(NXJKJPZ12-4)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城乡教育差距最终体现为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关键在于城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的差距,教师流动是影响城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重要因素。消除和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异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根本目标,对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教师流动问题进行审思和考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建雷;;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的现实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9期
2 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J];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3 楼世洲;李士安;;构建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机制的政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邓泽军;;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机制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7期
2 辛宇鹤;岳卫峰;张玉霞;;完善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的立法思考[J];成功(教育);2011年12期
3 彭礼;周益霞;;30年来农村教师流动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4 王甲平;;我国城乡教师流动的政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4期
5 李适;罗超;;论中小学教师合理性外部流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熊健杰;何怀金;韩玉梅;;省域内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及其过程评价——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实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7 纪德奎;赵晓静;;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乡村学校文化的现实形态与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6期
8 施丽红;朱德全;;和谐共生: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体制与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9 陈以藏;;公立中小学教师县域城乡间有序流动机制的构建[J];衡水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王勇;;城乡教育一体化视野下的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国雄;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文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雷;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克兴;贫困地区教师流动机制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王甲平;西部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政策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健;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赵子娟;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正姣;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及其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瑞书;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李胜利;城乡中小学教师统筹发展中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锡文;;和谐视角下的自利行为与制度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2 张亚群;;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3 郑磊;;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公共支出结构——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2008年01期
4 王元伟;;自主招生政策的利益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3期
5 韩淑萍;;我国教育均衡背景下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09年01期
6 贾建国;;试论我国教师流动制度之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J];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7 赵学勤;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8 高洪源;战略性约束:市场环境下中小学名校的社会伦理责任[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2期
9 高慧斌;;城市免费义务教育下“两为主”政策的二次决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34期
10 贾建国;;我国教师流动制度创建中的利益冲突及其协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勖;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菊;;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协作文化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9期
2 刘小敏;李佳孝;;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与模式的建构和实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孙峰;道德教育的走向:建构与创新[J];唐都学刊;2003年02期
4 王翠红;;浅议当代教师知识结构的形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5 要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陈世友;陈新民;;试论网络学习中的教学情境建构[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张相学;;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2期
8 陈静安,,于克芳,杨韶华;注重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加强数学素质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2期
9 王东成;略论文化素质的价值、内涵及其建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周仕龙;试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德;;关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思考[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2 刘升礼;;悦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陈小建;李长庚;;农村教师消极情绪的成因及其自我调适[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明光;;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5 安晓敏;;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水胜;;发现法及其应用[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向宏茂;邓传选;魏高军;;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子课题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及其对教育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柴江;;东西部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现状比较[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肖军虎;刘小平;;农村学校“超编”缺教师的问题分析——以山西省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晶;农村教师近千万,学历待遇均偏低[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蒋厚泉;吉首市加快推进农村教师公转房建设进程[N];团结报;2008年
3 记者 岳德亮;浙江农村教师享受“特殊津贴”[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记者 翟帆;提高待遇让农村教师安心从教[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刘方岱;送课下乡可贵 送课进城亦妙[N];农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龙超凡;福建五年内轮训所有农村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记者 谈洁 实习生 刘欢欢;5000大学生争当3000农村教师[N];南京日报;2009年
8 王晓龙 张光奇;农村教师住房难不容忽视[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记者 叶小静;“领雁工程”:农村教师振翅飞[N];温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蒋贵友;农村教师安居敬业[N];云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4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银生;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姜新生;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课堂交往中的学生人格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先花;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审美精神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蔚;新课程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先锋;论教师实践知识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兰英;论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互动模式的建构及其实施策略[D];西南大学;2009年
6 高亮;特殊教育教师辅助技术素养内容建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伟;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林美香;我国教育话语批判与建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王君;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建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世民;夸美纽斯的人性观对当代科学学生观建构的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41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4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