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理论的变迁分析教育媒体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从媒体理论的变迁分析教育媒体的发展
【摘要】:文章从分析媒体理论与技术、社会、人的制衡关系出发,通过梳理媒体的时空偏倚认识、媒体的感官偏向认识、媒体的情境偏向认识、媒体的演化补偿认识、媒体失控的担忧认识等,探讨了教育媒体的演进与发展。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媒体理论 变迁 教育媒体 发展 分析
【基金】: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骨干培育项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培养策略研究”(NWNU-KJCXGC-SK0302-33)的研究成果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ECA09045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在传播历史上,任何一种媒体都有过自己的辉煌时代,都曾创造过当时的社会文明。人们现代的生活、社会更是离不开媒体,当代的教育教学也是与教育媒体密切相关。媒体问题是传播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教育媒体,尤其是“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明伟;;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洪长晖;;布热津斯基媒介理论述评[J];东南传播;2008年11期
3 贡少辉;;进化认识论对保罗·莱文森媒介理论的影响[J];东南传播;2010年07期
4 徐桂权;传播图景中的制度——由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谈起[J];国际新闻界;2004年03期
5 Rudolf St銉ber;尹良润;;媒介进化是什么——新媒介历史的理论化阐释[J];国际新闻界;2007年10期
6 余迎;刘文君;;媒介、场景、行为——从《消失的地域》谈梅洛维茨的媒介情景理论[J];学理论;2010年30期
7 郑智斌;《媒介通论》:媒介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李子路;;试论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偏向”理论[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媒介融合、渠道拓展与国产电影的市场策略[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俞涛;王道平;张高明;黄桂芳;屈姝存;;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学思考[J];编辑学报;2007年01期
3 谷月娟;媒介形态视角的网络空间探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J];中国编辑;2007年06期
5 陈信凌;熊婧婧;;《咬文嚼字》批评的特色与意义[J];中国编辑;2010年01期
6 齐爱军 ,刘锟锋;探究互联时代报业新的报道模式[J];编辑之友;2002年S1期
7 孙旭培;牛静;;论突发事件中媒体的报道重点[J];今传媒;2006年06期
8 丁钊;耿美婷;;广播产业价值链探析[J];今传媒;2007年11期
9 卢家银;崔明伍;;灾难事件中的媒体公信力建构——以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关报道为例[J];今传媒;2008年08期
10 李明伟;;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2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曹亚丽;;基于创意产业的新媒介艺术设计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韩静;游苏宁;;手机媒体与纸版科技期刊结合可行性初探[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赵巍;韩锟;;电纸书,纸质科技期刊发展新介质[A];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新世纪初十年科技期刊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论坛文集[C];2010年
6 刘仁圣;;交互主体性的回归——网络虚拟空间的人际传播[A];中国传播论坛(2001)——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C];2001年
7 张勇;;社会营销:提升科技传播效能的新路径[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世文;;新媒介技术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涯;电子媒介传播与嘉绒“达尔尕”口承教育的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文棣;河西走廊民族社区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施虹;开放与展望—艺术品整合营销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4 马晓超;电视的假相[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唐霄峰;公开问题的哲学追问[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匡导球;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陈明欣;中国成人教育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秋苹;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东;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纪珊珊;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魏娜;基于“使用与满足”的新浪微博用户调查与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4 付艳杰;当代艺术生产中的媒介生产活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菲菲;新媒介环境与移动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凯;腾讯地方门户网站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栾庆明;大陆平面媒体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悦;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现状以及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韩冰;交互环境中电子杂志的生存发展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申小玉;论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海英;;从媒介环境学看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J];兰州学刊;2009年06期
2 何道宽;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栾颖;;“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媒介情境”理论的思考与运用[J];新闻天地(下半月);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思想教育媒体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2 刘学达;教育媒体的变迁[J];中国电子出版;1999年04期
3 ;一个教育媒体的雄心[J];教育科学论坛;2003年12期
4 赵林森;教育媒体与媒体教育[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5 颜春芳;教育媒体在微格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郑晓丽,蔡宏;后现代文化与教育媒体开发原则[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楼广赤;注重教育媒体组合使用 提高教育传播实际效果[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韩圣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飞白;;胎动的声音[J];教育科学论坛;2003年01期
10 张建锋,沈亚芳;从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变迁看现代教育价值的取向[J];学术交流;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洪臣;;高校远程教学中电化教育媒体的运用及特征分析[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2 程斯辉;明庆华;;近代私立学校发展历史的反思[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3 程斯辉;明庆华;;近代私立学校发展历史的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童印;宋懿琛;;苏可泰·探玛提勒开放大学的办学优势、特色[A];创新与合作——2003世界开放大学校长会议文集[C];2003年
5 曹淑江;;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军;;论中国古代私学的产生[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7 ;与会17所开放大学简介[A];创新与合作——2003世界开放大学校长会议文集[C];2003年
8 王瑞娥;王晓军;李青;;在线教育游戏作为教育环境的教学活动设计[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9 张希希;;论活动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10 路红;;EAP:值得引入的高校教师压力管理组织机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金鑫;教育媒体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2 刘帆;学校图书馆 从分子到电子的变迁[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计琳;教育报刊要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朱永新;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记者 王晖邋李影;我省教育界举行素质教育座谈会[N];河南日报;2007年
6 袁建胜;女子学院:美国衰落 全球崛起[N];科学时报;2008年
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储朝晖;正确解读学校的生命密码[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摘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文久江;如何选择校本课程素材[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沈雪梅;均衡教育让百姓共享优质资源[N];南通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培训课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金涛;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历史和趋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育芳;清末广雅书院变迁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邹强;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变迁与学校德育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保华;教育媒体设计原理与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莉;现代教育媒体下优秀教师的再定位[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徐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战文彬;从教育变革看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变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宏敏;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赛先;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政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49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4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