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婴儿图式的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17-09-14 16:08

  本文关键词:婴儿图式的影响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婴儿图式 影响机制 面孔年龄 神经机制 早期经验


【摘要】:婴儿图式(baby schema, or Kindchenschema)是指人们对一系列婴儿特征的一种心理表征,这些特征包括婴儿所特有的高额头、大眼睛和圆脸蛋等知觉特征。婴儿图式可以诱发人们的积极情绪,并引起关爱、照顾婴儿的行为,从而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繁衍的需要。众多研究己证实了婴儿图式的存在及其存在的性别差异,即女性比男性更敏感,并发现了其在父母与婴儿关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婴儿图式神经机制的探讨中使用了更多的母亲被试,这促进了关于母爱的研究。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着重探讨婴儿图式的影响机制,从产生图式效应的客体(面孔)和主体(成人)出发,通过三个实验完成,为婴儿图式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实证依据。 实验一从面孔年龄出发,60名大学生(30男)对婴儿组、幼儿组、学前组、儿童组和成人组5组面孔(共188张)进行评定,包括喜欢程度、吸引程度、典型程度和年龄估计,前三者为7点Likert量表,后者估计的年龄精确到月。结果显示,成人对面孔的喜欢程度和吸引程度随着与面孔年龄呈显著正相关,而典型程度则显著负相关,且对儿童组和成人组面孔的评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实验推断婴儿图式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直到4岁半左右时才消失。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通过功能磁共振仪器深入研究婴儿图式与面孔年龄的关系,26名大学生(13男)对婴儿组、幼儿组、学前组、儿童组和成人组5组面孔(各50张)进行喜欢程度1-4的评定,同时进行脑部扫描。结果发现中央前回和后回在左右侧大脑上对面孔的反应完全相反,左侧VOI值随着面孔年龄的增加而递减,右侧则递增,说明两个区域在两侧大脑上对面孔加工发挥的作用不同,且有相反的趋势。此外,对右侧脑区的中央前回和后回的事后分析结果实验一较一致,可以标志着婴儿图式的逐渐消逝。 实验三从成人的早期经验有无亲兄妹出发,55名大学生(26男、23有亲兄妹)对婴儿组、幼儿组、儿童A组和儿童B组4组面孔进行喜欢程度1-7评定,并估计面孔年龄。结果发现亲兄妹与被试之间的年龄差与面孔喜欢程度的评定值成负相关,且有亲兄妹的被试对4个组的年龄估计均显著低于无亲兄妹的被试。因此可以推断,早期经验(有无亲兄妹)对婴儿图式存在显著影响。有亲兄妹的被试更能产生婴儿图式的效应,且与亲兄妹之间的年龄差越小引起的效应更强烈。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证明了婴儿图式会受面孔年龄和被试早期经验的影响.接下来的研究可以继续对其他影响婴儿图式的因素进行分析,尤其是母亲和父亲的反应,从进化和发展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婴儿图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婴儿图式 影响机制 面孔年龄 神经机制 早期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1 文献综述8-15
  • 1.1 婴儿图式的定义8
  • 1.2 婴儿图式效应的证实8-10
  • 1.3 婴儿图式效应的神经机制10-11
  • 1.4 婴儿图式效应的性别差异11-13
  • 1.5 婴儿图式与父母-婴儿关系13-15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15-19
  • 2.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5-17
  • 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框架17-18
  • 2.3 研究意义18-19
  • 3 实验一 婴儿图式效应随面孔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逝19-25
  • 3.1 实验目的19
  • 3.2 实验方法19-20
  • 3.3 实验结果20-22
  • 3.4 讨论22-25
  • 4 实验二 中央前回和后回标志婴儿图式的逐渐消逝25-31
  • 4.1 实验目的25
  • 4.2 实验方法25-27
  • 4.3 实验结果27-30
  • 4.4 讨论30-31
  • 5 实验三 婴儿图式效应受早期经验的影响31-35
  • 5.1 实验目的31
  • 5.2 实验方法31-32
  • 5.3 实验结果32-34
  • 5.4 讨论34-35
  • 6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1
  • 致谢41-43
  •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参与课题43-44
  • 硕士期间的获奖情况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倩,左彩云;被试的心理因素对普通话成绩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袁春阳;IRT:理论与应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赵向阳,朱滢;互联网——心理学研究的新工具[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4 徐英平;外语测试类别之理论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时丽娟;;好的人格测验应考虑的几个问题[J];文教资料;2006年09期

6 蒋玉兰;;从英语阅读考试结果看几个普遍的阅读问题[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04期

7 袁登伟;李德高;;词汇联想及其可操纵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8 蒙晓虹;;客观语言测试的优点与局限及对英语各级考试的指导意义[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9 张丽红;;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焦虑调查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0期

10 刘晓华;郝兴昌;;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之通人事测评技术研究所 孙黎明;评价中心的评价形式(一)[N];组织人事报;2002年

2 姜东、张利民;难以拦截:SS-25[N];解放军报;2001年

3 黄艾禾;科学家: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特约主持人 朱琦 实习记者 陈丹凤;人才测评打通人才的瓶颈[N];组织人事报;2002年

5 ;马老师信箱:奇妙的人际知觉效应[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冯美榕;企业 你进行人才测评了吗[N];光明日报;2002年

7 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 王翔南;请正确认识测谎仪[N];健康报;2001年

8 张结海;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魏勤;吸烟对人心理的危害[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10 曹谦;天天见硝烟[N];中国质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贵永霞;购房置家行为预测[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睿青;记忆生存加工优势的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郑伟;自我相关信息对冲突任务加工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3 徐晓雷;不同金钱心理类型大学生对金钱的注意偏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刘红瑞;自我及他人决策中调节聚焦对损失规避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熠姝;暴力电子游戏对大学生攻击性和情绪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白璐;5-6岁儿童数字估计能力的干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潇;不同距离条件下视觉反应的差异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魏真瑜;最后通牒博弈中的从众效应[D];西南大学;2014年

9 罗骏章;信任违背对自我—他人重叠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蒋光玉;维族与汉族的情绪差异:文化、性别和注意的作用[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50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50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