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我国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
本文关键词:教育对我国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
【摘要】:将教育引入到Sundrum(1990)提出的计算不同人群分组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分析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结构效应和压缩效应;并且使用OLS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教育与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不平等都呈现倒U型关系,教育对收入差距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先增加后减少,不能因为短期的高收入群体的教育回报率高于低收入群体,就将持续的城乡收入差距归因于教育的增加。模型表明,即便中国未来的城乡收入差距不能减少,教育水平的增加也会通过影响劳动力转移因素等对收入不平等产生压缩效应,最终缓解收入不平等。因此,长期而言教育水平增加不仅有利于减少城乡收入差距,还有利于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教育 收入不平等 城镇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国际比较研究”(11BJL030) 江西财经大学青年课题资助项目“教育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理论与中国的实证”(2012031015)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无论是对于政策制定者还是经济学家而言,教育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只有分析清楚教育对城乡收入不平等影响的机制或途径,政策制定者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从而有效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和缓解收入不平等。传统的新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齐良书;;国有部门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对1988-1999年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04期
2 高梦滔;姚洋;;农户收入差距的微观基础: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J];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4 董静,李子奈;修正城乡加权法及其应用——由农村和城镇基尼系数推算全国基尼系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陈良q,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岳昌君;刘燕萍;;教育对不同群体收入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孟大虎;不确定环境中的抉择:从专业选择到职位决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周绍东;;消费需求与收入分配结构的相关性[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卢嘉瑞,陈永国;中国省际间农民收入差距的考察[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7 杨开显;市场经济:拉大差距,还是机会均等[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刘社建,徐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5期
9 薛宇峰;中国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10 吴方卫,张锦华;教育平等的地区分化与地区分化下的教育平等——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的一个考察[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百才;;教育与收入分配:文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邬沧萍;王琳;;聚焦中国农村老年人贫困化问题[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正伟;教育利益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代天宇;消费者行为、消费函数与财政货币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赵尚梅;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白菊红;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分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柴华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D];西北大学;2003年
9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10 魏向英;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均的相互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静;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陈碧霞;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曹建文;公平的分配与分配的公平[D];湘潭大学;2001年
4 李芸;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与治理结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5 武利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余新华;中国农村缓解贫困的效果监测与评价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刘浩宇;中国现代人力资本形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金磊;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9 刘学行;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颜刚;重庆市高等教育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双华;财政教育支出政策与收入分配[J];财贸经济;2003年01期
2 曾国安,胡晶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影响与调节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杨睿;文春晖;;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分析[J];湖湘论坛;2006年05期
4 陈宗胜;关于总体基尼系数估算方法的一个建议——对李实研究员《答复》的再评论[J];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5 李实;对基尼系数估算与分解的进一步说明——对陈宗胜教授评论的再答复[J];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6 高梦滔;姚洋;;农户收入差距的微观基础: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J];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7 高梦滔;和云;;妇女教育对农户收入与收入差距的影响:山西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06年07期
8 曾国安;胡晶晶;;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变动的实证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6年01期
9 邢春冰;;中国不同所有制部门的工资决定与教育回报:分位回归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04期
10 孙志军;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多;;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佳;;教育成就与收入不平等——基于1978—2008年我国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丽秋;;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不平等——教育质量不平等的影响[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3 孙百才;;教育与收入分配:文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章荣庆;;创新教育概说[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赵嘉政;中国教育水平提高使世界受益[N];光明日报;2008年
2 岳娟红 陈效萍;“十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喜人[N];太原日报;2006年
3 邱鸿玮;谨防等级学校评估负面效应[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史崇高;道真出台“两基”巩固提高规划[N];经济信息时报;2005年
5 梁小民;该把雨下在哪里[N];人民日报;2004年
6 傅 新;教育经费投入的重点在哪里[N];中国保险报;2005年
7 吕品(作者系南华县第一中学校长);民族地区教育管理思维实践与思考[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8 记者张秀科;吉木乃县乡村“双语”教育水平提高[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9 通讯员 林永迪 贺永刚 王志高;罗田“小杨聊天室”走进学生心灵[N];黄冈日报;2007年
10 赵剑民;对义务教育“吃赞助”的思考[N];经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
本文编号:999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9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