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分析与不平等测度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分析与不平等测度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教育支出 受益归宿 扩展线性支出模型 均等化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对于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加大公共教育支出,不断推进各项教育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首次明确了教育的根本地位。但随着教育支出不断加大,教育支出的分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各项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只有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才能使得全社会人民享有公平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公共教育支出作为教育支出总量的主体组成部分,其均等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整体教育资源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而如何确定公共教育支出的均等化程度就成了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重点。文章从城乡不同收入阶层在公共教育支出中受益额出发,研究公共教育支出在城乡各收入阶层之间的分配情况,分析其均等化程度及成因,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文章以《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基础,应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求得各大类消费品需求的收入及价格弹性,将弹性值带入弗里希方程,得到效用函数中的参数,并根据艾伦和麦克基尔分配原则,将公共教育教育支出总量在城乡各个收入阶层中进行分配,得到城乡各收入阶层的公共教育支出受益量,并计算其均衡系数(泰尔熵和阿特金森指数),借以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均等化进行研究。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章是公共教育支出均等化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主要论述公共教育支出的决定和实现机制;第三章是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问题的基础,在这里我们介绍了研究受益归宿的四大理论基础;第四章是通过实证分析,估算出我国城乡各收入阶层公共教育支出受益额;第五章是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均衡指数的估算;第六章是对造成公共教育支出受益非均等化的原因,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教育支出 受益归宿 扩展线性支出模型 均等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1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导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3
- 1.1.1 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现状10-12
- 1.1.2 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12-13
-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13-17
- 1.2.1 国外研究概况13-14
- 1.2.2 国内研究概况14-17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17-18
- 1.3.1 本文研究思路17
- 1.3.2 创新之处17-18
- 第2章 公共教育支出的决定和实现机制18-22
- 2.1 公共教育支出相关概念18-19
- 2.1.1 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的概念18
- 2.1.2 社会公平正义与政府职能18-19
- 2.2 公共选择理论19
- 2.3 利益集团理论19-22
- 2.3.1 利益集团的基本概念19-20
- 2.3.2 我国利益集团的产生与发展20-22
- 第3章 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研究22-44
- 3.1 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理论基础22-25
- 3.1.1 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概述22-23
- 3.1.2 艾伦和麦克基尔分配原则23-24
- 3.1.3 马泰尔效用函数和弗里希方程24-25
- 3.2 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收益归宿的实证分析25-44
- 3.2.1 基于ELES模型我国城乡消费结构分析25-35
- 3.2.2 弗里希方程求解35-37
- 3.2.3 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估算37-42
- 3.2.4 结论42-44
- 第4章 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的不平等测度44-48
- 4.1 泰尔熵及阿特金森指数44-47
- 4.1.1 泰尔熵44-45
- 4.1.2 阿特金森指数45-46
- 4.1.3 泰尔熵及阿特金森指数的对比分析46-47
- 4.2 结论47-48
- 第5章 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现状成因分析及改进意见48-53
- 5.1 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成因的分析48-50
- 5.2 促进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均等化的政策建议50-53
- 5.2.1 缩小收入差距50-51
- 5.2.2 继续加大公共教育支出总量,进一步优化公共教育支出结构51
- 5.2.3 引导人们合理选择公共教育资源51-52
- 5.2.4 完善监督评价机制52
- 5.2.5 加快市场化进程,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教育资源52-53
- 不足之处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根;王玲;;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教育支出改革[J];财政研究;2007年09期
2 刘小燕;我国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合理规模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栗玉香;;北京公共教育支出结构与调整策略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白芸;;公共教育支出的经济分析[J];经济论坛;2006年05期
5 魏平峰;;公共教育支出的必要性及合理配置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邱伟华;;公共教育支出调节收入差异的有效性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7 曲创;许真臻;;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的地区分布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徐俊武;曹fE;杨慧;;收入不平等与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分配:理论、经验与推断[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21期
9 韩树杰;;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9年03期
10 徐俊武;;中国公共教育支出效果: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红玉;;论公共教育支出在高职领域的有效配置[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一)[C];2004年
2 沈禁;;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比较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蒋义;;4%: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必须达到的分配规律——基于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颜敏;王维国;;基于时变参数的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估计[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曾卫康 刘旦 陈翔 任珊珊 黄楚慧 李妍;公共教育支出今年超百亿[N];广州日报;2007年
2 黄仕兴;地方公共教育支出绩效预算体系的设计[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王善迈;优先发展亟须投入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胡亮 杨菁;公共教育支出:“4%”何日达标[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吕炜;教育投入4% 目标仍在前方[N];中国财经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刘雅琼;教育投入战略如何“转段”[N];中国财经报;2009年
7 何忠洲;教育投入何时能到4%[N];云南政协报;2007年
8 王善迈;构建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财政制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孙书尧;2013-2014教育消费市场流行趋势[N];消费日报;2012年
10 尹鸿祝 邬焕庆;师资不足成为教育发展瓶颈[N];中国民族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妍妍;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财政绩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陈丽萍;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层级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黄瑶;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效率的比较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朱浩源;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分析与不平等测度[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姚静;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欢;公共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及经济增长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丁涛;江苏省财政性公共教育支出绩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景硕;教育券与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效果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周伟;基于溢出效应的公共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10 胡雅妮;广东省公共教育支出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45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4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