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弱势群体的消极情绪与社会偏离
本文关键词:学生弱势群体的消极情绪与社会偏离
【摘要】:情绪是个体对情境刺激意义的评价结果的表征,学校场域中落后的学业成就、教师的消极对待方式、令人失望的同伴关系等都易于唤醒学生弱势群体的消极情绪,其中教师的对待方式是学生消极情绪唤醒的主要因素。消极情绪的持续唤醒和累积易于导致学生的社会偏离,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消极反应倾向,对社会主流价值规范的疏远、背离乃至违法行为等。在现有学校教育制度下,应通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减少班级人数和班主任连续任职年限、提升教师的情感教育胜任素质等途径,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可以有效干预学生的消极情绪。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关键词】: 消极情绪 唤醒 社会偏离 情感教育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弱势群体情感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立项编号:DEA110208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一般认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即恐惧、愤怒、悲伤和高兴。从生物进化层面讲,消极情绪有助于个体生理潜能的激发,有利于个体在险恶环境当中的生存。鉴于原始状态下人类生存处境的险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人类的基本情绪中消极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消极情绪对人类生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永康;冯建蓉;;农民工生活困境的情感社会学分析[J];城市问题;2011年11期
2 佟雪峰;;学生弱势群体的消极情感及教育应对[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10期
3 方巍;;外来务工青年的社会偏离与社会排斥[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11期
4 潘晓群;史祖民;袁宝君;戴月;;江苏省中学生消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2期
5 黄雪竹;郭兰婷;唐光政;;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6 谢念湘;;青少年学生学校恐惧症的原因及调适策略[J];学术交流;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光恒;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启动对冲动控制影响的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中锋;;职业生涯规划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2 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3 雍自元;;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径:体育运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4 李川;;犯罪学视角的腐败行为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刘广三;单天水;;犯罪是一种评价——犯罪观的主体角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张亚静;;试析经济歧视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影响[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8 刘凯,田永磊;学校体育实施情感教育刍议[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9 田卫章;纵珊侠;;情感移入式教学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10 刘俊俊;;腐败成因:理论思维视角的现实展开[J];边缘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薇;周晓唯;;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周晓唯;冯薇;;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惊铎;;道德体验: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覃雪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促成学生自主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许家铭;;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矫正[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7 邓西元;;人为什么会腐败——浅谈腐败及其治理的人性基础[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8 王牧;;根基性的错误:对犯罪学理论前提的质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锡海;;与犯罪学学科地位相关的几个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杜雄柏;万志鹏;;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尽快恢复和完善工读教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小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渗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郝冬婕;毒品犯罪的现代发展与防控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王佳宁;网络谣言对态度改变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9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洁;不同情绪刺激下运动员执行控制特征及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尹晓茹;高中阶段情感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鹏;城市中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林晗;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嫣;女性暴力犯罪比率趋升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9 罗丽芳;流动人口犯罪发生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白新荣;不同性质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理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明灿;;“私力救济式”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万俊人;道德类型学及其文化比较视境──兼及现代伦理问题与罗尔斯和麦金太尔对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3 牟君发;城市流动民工社会角色变迁与违法犯罪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4 初英智;;农民工维权情长路更长——从王斌余案再说农民工维权[J];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11期
5 胡书芝,罗忆源;社会失范:城市农民工的游民化倾向——武汉市农民工游民化问题调查[J];城市问题;2001年02期
6 王海堤,汪玉亭,魏建斌;“盲流”犯罪调查──关于厦门市杏林台商投资区外来农民工犯罪典型调查[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0年02期
7 王玉叶;民工“自我救济式犯罪”的成因与对策思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5期
8 赵胜营;;进城农民工子女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9 王志强;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5期
10 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楠;社会弱势群体在大众媒介中的传播地位[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丽华;论政治课情感教育[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张瑞君;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王林海;浅谈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情感教育[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4 欧治华;试论语文情感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李宝福,牟伯永;试论《论语》中的情感教育因素[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6 刘琴;试论“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张景卉;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刘利平;信任感与情感教育[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翟民;利用情感教育,开发数学学困生学习的潜能[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叶亚琴;;思品课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途径[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2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红俭;;从情感入手构建未来科学梦[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2 朱大楚;;物理教学中突出情感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刘培香;闫明星;;浅谈大学的情感教育[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裴娟;;语文课是情感教育的最好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戴春霞;;数学试卷的情感讲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赵凤霞;;谈农村聋儿的情感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成刚;;和谐校园建设应重视情感教育[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许新民;;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9 ;让生命之舟在情感发展中航行[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10 张妍;吕培瑶;张瑞娟;赵凌燕;梅林;;中小学情感教育模式的探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情感教育亟待加强[N];文汇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董兴;情感教育要创新[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3 朱丽;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N];济宁日报;2007年
4 麦积区中滩中学 刘锐花;情感与情感教育在素质形成中的作用[N];天水日报;2007年
5 朱振国;情感教育刻不容缓[N];光明日报;2008年
6 刘满红 冯佼 西和职教中心教师;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N];陇南日报;2009年
7 王梅艳;浅淡情感教育转化后进生[N];黔西南日报;2009年
8 中国工农红军廖汉生红军学校 杨龙梅 桑植县赤溪小学教师 易锦;敞开情感教育的大门[N];张家界日报;2009年
9 褚能丽;走进学生情感世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N];钦州日报;2010年
10 子长玉家湾中学 贺富平;情感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N];延安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蕾;情感·艺术·生态式艺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宗勇;试论历史情感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尹晓茹;高中阶段情感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卫营;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开发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晓燕;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波;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白云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毛爱军;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来文玲;试论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超群;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新阳;中小学情感教育缺位现状与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6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5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