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元代美术教育中的人格培养及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20 14:13

  本文关键词:元代美术教育中的人格培养及当代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元代 美术教育 人格培养 文人画


【摘要】:元代是我国美术史上极为繁荣的时期。以文人画为代表的元代美术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元代美术教育中的人格培养,是以当代人格教育的眼光去审视元代的美术教育,分析传统美术理论中的人文情怀,探寻元代文人人格魅力,试图通过丰富的古代美术教育资源来寻求当代借鉴。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个部分详细的描述了元代美术教育的特质。分别是:文人为主要群体;清、静、雅的主要审美思维;将人品作为绘画的鉴赏标准;通过师古师造化的模式进行传承。 第二个部分分析了元代美术教育主要特征与元代的文化、思想背景的相互关系。认为元代多元文化的碰撞与科举的停废皆对士阶层这一主要美术创作团体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其将精力投射于自身人格素养之上,并通过绘画的形式得以展现。 第三个部分通过对元代画家及其作品题跋的分析。依据当代人格教育的理论,分别从元代美术教育中人格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梳理。 第四个部分根据当代人格教育现状,结合元代美术教育中人格培养的理论,得出相关启示并提出相关建议。 最终得出启示,认为当代美术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人格培养,并从古代丰富教育资源中寻求合理借鉴,使其在当代教育中得到延续与发展。
【关键词】:元代 美术教育 人格培养 文人画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15
  • (一) 研究背景8-9
  • (二) 相关概念界定9-10
  • (三) 相关文献综述10-13
  • (四) 研究价值13-14
  • (五) 研究方法14-15
  • 一、 元代美术教育特质描绘15-18
  • (一) 以艺养德的文人群体15-16
  • (二) 清静雅的审美思维16
  • (三) 人品即画品的鉴赏标准16-17
  • (四) 师古师造化的传承模式17-18
  • 二、 元代美术教育的文化背景及思想基础18-23
  • (一) 元代美术教育的文化背景18-20
  • 1. 科举制度停废与文人心态的改变18-19
  • 2. 由尚形到重意的艺术风格转变19-20
  • (二) 元代美术教育的思想基础20-23
  • 1. 日渐式微的理学思想20-21
  • 2. 清静无为的道家境界21-22
  • 3. 贫贱不移的儒家精神22-23
  • 三、 元代美术教育中的人格培养的主要内容23-36
  • (一) 元代美术教育人格培养的目标23-27
  • 1. 以艺修身写逸气23-24
  • 2. 草草以求出尘格24-26
  • 3. 身居高位不失节26-27
  • (二) 元代美术教育人格培养的内容27-31
  • 1. 以字习画,保留文人气节27-28
  • 2. 以物寓情,彰显君子意志28-30
  • 3. 以造化为师,追求圣人境界30-31
  • (三) 人格培养的方法31-36
  • 1. 崇尚古意,传递精神31-33
  • 2. 结社拜友,切磋技艺33-34
  • 3. 师徒传承,,亲师合一34-36
  • 四、 元代美术教育中的人格培养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启示36-41
  • (一) 加强人文精神,摒除教育功利36-37
  • (二) 注重情感体验,增强审美感知37-38
  • (三) 重视道德养成,培养健全人格38-39
  • (四) 崇尚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6
  • 后记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凤炎;郑红;;孔子界定“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的十三条标准[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2 韦自强;浅谈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关系[J];甘肃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3 李剑英;;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4 陈传席;;教育和美术教育问题[J];中国美术;2010年02期

5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6 林泽洪;新时期学校美术教育功能初探[J];教育评论;1998年04期

7 高玉祥;人格心理剖析[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8 杜哲森;元代美术研究的切入点[J];美术观察;2001年03期

9 霍然;;荀子的美育理论与理想社会观[J];美育学刊;2011年01期

10 刘中玉;;元初绘画中的陶潜情结——以钱选、赵孟

本文编号:1067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67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a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