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教学的研究
【摘要】 从21世纪军事卫勤人才的需求特点出发,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军队卫生学,火线抢救防护,化学武器的损伤与防护,防原医学,军队流行病学,军事卫生毒理学)的性质、目标、现有教学模式及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等,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的细节入手,探索符合此类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型”。为论证此教学活动设计原型的有效性,特将军队卫生学课程作为教学研究的案例,开展基于此原型的教学实验研究,最后收集、整理和分析教学实验数据,论证实验结果。力求通过此次教学研究,能为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教学思路。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研究、分析相关文献及教学现状,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及进行“学与教”方式改革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和方法。第三部分首先说明了教学实验的研究对象、思路和和测量方法,其次阐述了教学活动设计原型的构成要素,最后介绍了基于教学活动设计原型的教学实验研究过程。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了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果,肯定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元‘学与教’方式”对有效开展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的教学有现实意义。第五部分总结了此次教学研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与思路做了思考与展望。
前 言
首先,呈指数式增长的信息及其突飞猛进的传播速度,使学习目标需要从单纯知识技能的掌握向学习、思维方法的掌握转变;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学会组织协调、与人合作。其次,信息技术与军事技术的结合,使军事领域的教育训练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虚拟演习、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已屡见不鲜,军事战争已演变为信息化条件下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即信息化战争。这些都如孙悟空的紧箍咒,迫使基础军事教育须跟随信息化的节拍,所以变革旧有“学与教”方式,对军事领域教育训练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现有的“学与教”方式不足,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设计原型,并以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之一——军队卫生学课程为教学研究对象,紧紧围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发生过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将信息技术与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的日常教学相融合,力求培养军事医学类院校学生在数字时代所需的各种能力,为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教学思路。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现状
1 研究背景
张虹波老师说“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相互融合,是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3]即信息技术将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6]信息技术可促进多元“学与教”活动的开展,多元“学与教”方式是促进教学模式变革的基础。在此强调多元是因为没有一个教学模式能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学与教”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但是,大部分学校在利用信息技术和IT设备进行教学时,只是将它们作为展现授课内容的工具,始终如一的进行“灌输式”的集体教学,很少甚至没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用性及有效性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性的实现程度,这些都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空有其名。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应以教学设计方案为基础,详细分析所用信息技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等军事院校是培养知识型、复合型、创造型和具有高信息素养军事人才的主要基地,高等军事医学院校是培养现代化条件下军队卫生人员的摇篮。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军事教育训练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1 世纪的卫勤人员如何适应信息化战争,也是对高等军事医学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挑战。
2 研究现状
全国教育技术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和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并取得了相应成绩。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师生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但大部分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 军医大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了一大批包括网络课程、电视和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为促进军医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受课堂教学课时和时空的限制,现有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导致教育信息化的绩效低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元“学与教”方式在军医大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尽如人意。所以,要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与优势互补,应在军事医学院校已有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多元“学与教”方式,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思路,提高军医大学的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和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军队医学人才。
第三部分 教学实验的研究过程.........19
1 教学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测量方法............19
2 教学活动设计原型的探索...........19
3 以教学活动设计原型为基础的多元“学与教”实践研究...........24
第四部分 教学实践结果讨论分析................35
1 教学中的形成性测试结果分析..............35
2 教学完成后的总结性评价结果分析.............39
2.1 教学效果满意度在性格上的差异分析 ...........39
2.2 教学满意度在具体内容上的差异分析..........40
小 结 ............. 45
第四部分 教学实践结果讨论分析
1 教学中的形成性测试结果分析
对照组:此部分内容较基础,基本概念较多,教师利用 PPT 展示讲授内容,课堂上除简单的提问外没有其它形式的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学习气氛沉闷;课后教师向学生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但是并没有任何的监督措施。实验组:让学生利用现有网络课程,进行基于自主学习的探究式和合作式学习,并预留适当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成果,整个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整个数据分析的结果和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差别不大。原因有:首先,在进行大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没有差异;其次,实验班学生在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时,因内容较多,让每一小组负责一节,对于其他节的学习内容,预想通过观察、思考和疑问其他小组的学习内容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但是通过统计分析实验班学生的答题记录发现:对于本小组负责的内容,小组成员的得分普遍较高,而对于其他部分的学习内容,小组成员的得分普遍较低。可见这种教学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作用不大,效果不显著。
2 教学完成后的总结性评价结果分析
本研究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份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测学生的性格信息。第二部分是教学效果满意度的调查,包括讲授、课堂反应、信息技术和“学与教”方式的应用、任务的布置与评估和总体评价五个方面;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测查,由受测的学生进行勾选,分别为“很不需要”、“基本不需要”、“不确定”、“比较需要”、“很需要”。 在教学实验进行中到结束的过程中,对参与教学实验的所有学生(共 212 人,男生 164 人,女生 48 人)进行了调查,采用团体施测方法进行正式问卷施测,[46]共发放问卷 212 份,回收问卷 212 份,回收率为 100%,有效率为 100%。具体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如下。
.........
小 结
本次教学研究旨在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学与教”活动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思路。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关键在于研究教学的关键要素。 基于上述理论,首先从复杂的教学活动中抽象出关键要素,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后,总结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型;然后以原型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新型。教学实验结束后,发现此教学思路明显提高了军队卫生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说明此次教学实验研究对于提高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有意义的。尽管如此,此次教学实验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此次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的教学研究,为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教学思路。其后续的研究任务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增加教学实验的课时,选择未进行研究的教学内容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研究,提高教学实验研究成果的推广度。
(2)详细分析教学核心要素,进一步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原型,在下一步实际的应用中不断改进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型。
.............
参考文献:
[1] 李改霞,陈云虹. 基于联通主义的网络学习平台架构探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06)
[2] 李志敏,刘师少.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方式探讨[J]. 电子商务. 2012(07)
[3] 邓跃平,陈嫔荣. 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按专业分层教学的必要性[J]. 外语学刊. 2012(04)
[4] 王洪伟. 促进“教”与“学”——基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2(02)
[5] 侯江华. 交往哲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2(40)
[6] 野外生存技巧系列之寻找水源[J].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2(01)
[7] 胡凡刚.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01)
[8] 王竹立. 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J]. 远程教育杂志. 2011(05)
[9]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 信息技术环境对“学与教”方式的支持[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11)
[10] 李龙,刘雍潜. 论“学与教”方式的建模[J]. 现代教育技术. 2010(10)
本文编号:10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