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20世纪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乡村教育问题日趋复杂,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缺乏充足的研究。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的先驱之一,其乡村教育思想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全面梳理其乡村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史的一项艰巨课题。本文着重考察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发展的渊源脉络、理论来源和核心成果等问题,对今天的农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是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思想资源。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史的村教育与乡土社会变迁》(项目编号:12XZS01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乡村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可是长期以来,教育思想领域对这一问题缺乏充足的研究。20世纪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乡村教育问题日趋复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教育问题不断凸现。我们更需严肃对待乡村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全面梳理乡村教育先驱们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子侠;陶行知生平事迹五考[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2 周蒋浒,谢洁菱;略论北洋政府时期的乡民防匪[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杨涛;;非宗教运动与洹河流域的社会信仰变迁——兼论革命与民间信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荆蕙兰;梁俊;;论平教会在民国时期乡村建设中的作用[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5 王颖;;以学派观看待杜威中国学生:中国杜威派学人思想及其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吴瑞娟;;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农村社会生活习俗变迁——从农村妇女地位及农民业余生活变化分析[J];沧桑;2010年02期
7 张翠莉;;浅析近代乡村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心[J];沧桑;2012年03期
8 何兴华;;中国村镇规划:1979~1998[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2期
9 李艳;;现代初等教育的民主化发展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贺仲明;;新文学与农民:和谐与错位——对新文学与农民关系的检讨[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瑞玲;;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单中惠;;杜威教育思想与近代中国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何朝银;;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伦理重构探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立胜;;毛泽东“组织起来”思想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之再造——重读毛泽东《组织起来》[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6 郑洪;;民国时期的农村卫生改良概况[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兰世辉;;现阶段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的几个方向[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8 张世保;;评今日之乡村建设运动[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9 宣朝庆;;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民国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时代意义[A];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C];2012年
10 程朝云;;农复会与战后台湾四健会的设立与发展[A];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瑛;民国时期大学农业推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军平;林耀华学术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吉安;权力、话语与社会控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蔡胜;舆论视野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王忠海;基于可持续·科学—特色发展观的和谐乡镇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抗战时期国统区农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胡丽娟;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赵海林;福建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欠;1927-1937年山东农村经济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璐;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文君;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当代意义[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季小艳;国民政府时期金水农场地权纠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春宝;再访五公村:改革中的乡村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珊;从实验到全覆盖: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红旭;探讨1932-1936年女性疾病[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明磊;复兴学校:悲壮的民间乡村教育远征[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02期
2 周谷平,陶炳增;20世纪初乡村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曾祥伍;;乡村教育何时不再困惑[J];乡镇论坛;2006年09期
4 李伟言;;执著地寻找乡村教育的人文之火——读刘铁芳著《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5 陈全功;李忠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乡村教育支持体系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9年01期
6 李锦辉;;重建乡村教育的知与行[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年03期
7 段俊霞;;富裕文化与乡村教育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0年12期
8 马流辉;;皖南乡村教育调查笔记[J];中国老区建设;2011年03期
9 闫守轩;;乡村教育“悬浮态势”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科学;2013年02期
10 徐宗恺;;推行乡村教育的重要问题[J];教育与职业;192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辉;孟桂英;;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现代化——兼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乡村教育改革的启示[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惠娟;;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王玉国;;“离土”视域下中国乡村教育问题考察——兼论乡村教育之人文重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惠卿;;学陶师陶 改革乡村教育[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吕志伟;赵冬梅;;我的乡村教育观——让科学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吕云飞;张光辉;苗磊;;“乡村教育”运动思潮原因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王晓明;周慧梅;;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乡村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8 刘军;莫志斌;;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赵焕娥;;办好乡村教育 带动全村致富[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10 李自典;;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国家、社会团体与民众的互动研究[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芳;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钟发全;乡村教育,否定之中的超越[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刘铁芳 本报记者 靳晓燕;乡村教育:呵护儿童少年快乐成长[N];光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苏婷 通讯员 顾松灿;乡村教育精彩上演“升级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郭立场;重建乡村教育[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7 ;相振港:用心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3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 李涛;乡村教育的出路不是简单“回归乡土”[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徐娟;扭转乡村教育被边缘化的局面[N];光明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张小军 童光现;隔河相望,共谱乡村教育恋歌[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娟;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红婷;无根的社区 悬置的学校[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济洲;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博;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研究群体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连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乡村教育运动的历史考察[D];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
3 常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乡村教育的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袁绍光;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与农村城镇化[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袁方成;财政短缺下的乡村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阮美玲;浙江近代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芳;乡村学校的衰落与乡村教育的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许亚昔;古is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夏明君;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于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意义[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季小燕;中国现代乡村教育实践的探索者——刘百川[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80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18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