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重建时期美国卫理公会与非裔美国人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18 13:18

  本文关键词:重建时期美国卫理公会与非裔美国人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重建时期 美国卫理公会 非裔美国人 教育


【摘要】:1619年北美大陆迎来了第一批清教徒,基督新教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此后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便都与新教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新教各派最初为了满足传播教义的需要,从殖民地时期开始就一直关注着美国的教育事业,美国卫理公会诞生后也成为其中一员。卫理公会在创立之初便遵从创立者本意,注重关怀弱势群体,也同样通过教育广大下层民众来播撒福音的种子,客观上对美国下层民众的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1619年第一批奴隶进入詹姆斯敦开始,直至1863年《解放奴隶宣言》的正式生效,这期间的两百多年里,非裔美国人因奴隶身份而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命运异常悲惨。内战前,大部分非裔美国人因为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只能作为奴隶生活在南方,是美国社会底层中最为突出的群体。虽然部分非裔美国人通过卫理公会等教会团体的资助具备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但是其所占比例却微乎其微。 1863年,非裔美国人终于卸下了奴隶制的枷锁,赢得了自由之身。这一历史环境的变化引起了美国卫理公会的注意,其成员认识到知识的匮乏让非裔美国人丧失了进步的基础,唯有替他们争取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使其实现自立自强,才能帮助非裔美国人彻底改变悲惨的命运。于是美国卫理公会决定在南方重建时期,为黑人教育做更多的努力。卫理公会就非裔美国人教育开始大胆的设想,并在设想的基础之上投入了积极的实践活动:率先进行工程建设,创办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中穿插思想教育,积极帮助黑人树立自由民观念,为黑人争取更大的权益打下了思想基础。非裔美国人教育在重建时期取得的显著成就,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为美国社会的整体平衡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71.2;K7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霞;;寻找失去的家园——试析《紫颜色》中非裔美国人对于传统的追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4期

2 强玲;;奥古斯特·威尔逊《钢琴课》的创伤解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8期

3 朱亚梅;张亚红;;从《紫色》看非裔美国人的两难境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俞睿;;从“上帝”之爱到“人间”之爱——论鲍德温作品中的宗教观[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封金珂;;流散视阈下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困惑与重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6 李曼青;;浅析非裔美国人土著语被否认的问题[J];考试周刊;2008年06期

7 陈静;;从《根》看非裔美国人的民族文化重建[J];电影文学;2010年06期

8 李有成;;楷模:杜波依斯、非裔美国知识分子与盖茨的《十三种观看黑人男性的方法》[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8期

9 孙红洪;;试论《所罗门之歌》的符号界与象征界[J];外语研究;2010年05期

10 孙静波;;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非洲文化元素[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燕;;慢性肾脏疾病防治的新概念[A];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雪梅 陆志城;种族在药研中扮演何等角色[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李宏宇;请迈前一步,领取奥斯卡[N];南方周末;2005年

3 李云萍;降压药也防痴呆中风[N];保健时报;2003年

4 张 玲;美国每年都有冤假错案[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记者 张小军;《美丽心灵》可美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王波;纽约住房市场面面观[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7 ;谁将接管美电信王国的钥匙?[N];人民邮电;2001年

8 Yang,Y译;乳糖非耐受症与基因突变有关[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凌朔;开创历史:私人“太空船”首次往返太空[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麦迪信;斯塔夫定增加HIV/HCV共感染者患脂肪肝危险[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小琳;回归与超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张爱民;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起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静萍;重建时期美国卫理公会与非裔美国人教育[D];渤海大学;2014年

2 刘凤娟;大萧条时期的非裔美国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梁所丰;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伦理变形[D];山东大学;2008年

4 朱晓丽;托妮·莫里森《宠儿》、《爵士乐》、《天堂》历史三部曲中的身份重构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5 葛丽菁;现代美国非裔穆斯林群体的文化身份认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万晓船;建构美国黑人出路的新思路[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艺;从困惑到觉醒:美国非裔诗人菲莉斯·惠特莉身份转变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陈帅;非裔美国人与美国深南部两党选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杨坤;双重身份的建构—爵士乐与非裔美国人(1920-1979)[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费骁翔;美国黑人早期争取民权运动探究(1865-1920)[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99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199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b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