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与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比较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涂尔干与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比较及其启示
【摘要】:涂尔干的"道德事实"理论和杜威的"道德生活"理论是二者道德教育思想差异的基础。涂尔干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因此要注重道德规则的传授;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体获得道德观念,道德教育应注重培养道德推理及道德判断的能力和技巧。二者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将学校道德教育融入生活,要适当运用惩罚的道德教育方法,学科教学中要有德育渗透。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20世纪初,在技术革命的冲击下西方社会的变化节奏加快,传统社会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受到挑战,公共道德和学校道德教育面临危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道德教育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涂尔干提出的“道德事实”理论和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道德生活”理论,二者蕴涵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双翔;;教学优良道德的概念与价值辨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海均;文燕;田荣;;素质教育的概念厘清和内涵外延疏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韩传信;论人的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于兴艳;;德育生活化——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姜焕勇;何临春;;农村基层干部道德考核体系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5 朱平,闵永新;学分制:德育创新的契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王艳;;道德教育蕴涵价值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晓文;;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邓纯余;;高职院校学生技术伦理教育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毛铖;任晓林;田丽娜;;突发性个体事件与公共安全中的应对措施研究——基于2010年上半年六起校园安全事件的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李艳;;浅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兰芬;;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德性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黄贤全;;试析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向工业社会转型滞后的地方文化因素[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严智雄;高职院教育的认同危机及其后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卫见;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连香;关于教育惩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久鹏;新课改下高中函数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殷少萍;“3+2”分段制学生德育工作凸显层次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双翔;;优良道德:现代教学道德价值的必然追求[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昱;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J];求是学刊;2001年04期
2 李文华;涂尔干的人性观、社会观、科学观和方法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郭景萍;;涂尔干:整合社会的集体感情研究[J];学术论坛;2006年03期
4 戴桂斌;;涂尔干:社会的失范与重建[J];襄樊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王夫艳;;涂尔干的惩罚观及其教育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戚干舞;;知识的社会起源——涂尔干的范畴理论略析[J];新学术;2007年01期
7 毕先进;;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浅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7期
8 文苹;李银兵;;试析涂尔干思想中的“康德影子”——以《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潘建雷;;为个人主义奠定社会基础——读涂尔干《宗教生活基本形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杨靖;;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云梦学刊;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瑛;;构建总体性的友好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张兆曙;;涂尔干的遗产和遗憾[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自强 渠敬东 姚福燕;涂尔干的现代性主题:道德个人主义与法团公共性[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李英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把科学理性主义拓展到人们的行为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胡炼刚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重访涂尔干的社会学认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龚丹韵;友善互动的环境,,是良药[N];解放日报;2014年
5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董凯;《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方旭东;双重荒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田建明;涂尔干及其对社会学人类学的贡献[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渠敬东;如何阅读杜尔干[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邓晓芒;涂尔干宗教学方法论的误区[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秦晖;价值关怀与实证研究[N];南方周末;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君;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迅;涂尔干社会理论的文化之维[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陈松凤;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龚志通;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5 向辉;社会团结:从涂尔干到罗蒂[D];北京大学;2007年
6 徐秀明;涂尔干与布迪厄几种教育社会学观点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振羽;社会的结构维度与象征维度[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马宗亮;论涂尔干集体意识[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胡晏瑜;基于人的尺度的教育[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郭春雪;涂尔干的纪律精神对培养小学生道德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04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0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