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生 学业拖延 父母教养方式 学业自我效能感
【摘要】:目的:考察初中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自编一般人口学情况调查表,对东莞市一所中学的初一到初三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60份。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关怀、父母自主性、父母过度保护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对学业拖延有直接效应;父母关怀和父母自主性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产生间接作用。结论:父母给予孩子较多的关怀与较少的控制干涉,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减少其学业拖延行为。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东莞市横沥中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09YJAXLX008)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2013kyjj076)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尽管当前学界对于拖延的定义尚未统一,但普遍将拖延看作为“一种延迟完成既定任务的非理性倾向”[1],而学业拖延则是在学业情境下的拖延现象。学业拖延的概念最先由Solomon等人提出[2],他们认为学业拖延是一个包含行为、认知和情绪成分的多维度理论结构,集中表现为:1在学习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阿丽;方晓义;;父母消极抚养方式与父母冲突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2 张萌;陈英和;;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2期
3 侯yN;盖乃诚;;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与原因[J];心理研究;2008年04期
4 陈玉珠;;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5期
5 田芊;邓士昌;;积极完美主义对拖延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6 马欣仪;凌辉;张建人;熊恋;李新利;;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7 孙仕秀;范方;郑裕鸿;朱清;陈世键;张露;覃滟云;;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8 陈贵;蔡太生;胡凤姣;张斌;;中学生的拖延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9 倪士光;徐继红;叶霖;;非理性拖延量表的修订及其与健康行为的关系: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10 陈陈;燕婷;林崇德;;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萌;陈英和;;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2期
2 张又雪;谭千保;;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不良式与学业拖延的关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3期
3 闫丹;;师范大学生学习动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叶颖瑜;应湘;;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成就动机、竞争心理的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5期
5 张锦坤;陈璐;黄育艺;;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及其预测变量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杨肖;;大学生学生干部学业拖延与学习倦怠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7 刘慧玲;;高职生学业拖延现状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8 李靖环;;青少年个体抑郁产生的家庭因素及预防措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孙庆瑶;;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华章;2013年30期
10 王硕佳;杨雨;吴含;;保定市大学生学习拖延调查分析[J];科技风;2013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2 赖运成;中学生人际敏感性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菊;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珊;中度智障儿童家庭功能及与其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洋;大学生学习拖延及干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金枝;中学生的自主性及其与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褚卉;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何金晶;双亲冲突、心理应对方式对中学生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马利娟;自我效能感对农村初中生学习拖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2年
8 庞凤;女研究生学习拖延的质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施艳;初中生感戴、社会支持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旭初;大学生长期拖延者的前瞻记忆特点[D];河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訾非,周旭;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2 刘苓;陈蕴;;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家庭精神环境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1期
3 甘良梅;余嘉元;;国外关于拖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进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庞维国;韩贵宁;;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5 刘斌志;;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J];青年探索;2011年02期
6 王春杰;王卓健;;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毕重增;彭香萍;;拖延: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区分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蒙茜;郑涌;;拖延研究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10 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关雪菁;折扣机制与任务性质对学业拖延行为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薛玲玲;自我效能对大学生情境拖延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婉黎;大学生学业拖沓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D];西南大学;2007年
5 左艳梅;中学生学业拖延的问卷编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孝;余英仪;李福球;于世江;;江门市新会区小学生孤独感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12期
2 王倩倩;刘丹;杜宇;;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和大学生抑郁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9期
3 纪凌开;刘华山;;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4 高长松;赵科;;不同地区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年04期
5 谷传华,陈会昌,许晶晶;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早期的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6 周喜华,符明秋,于志涛,李小军;孤独与父母教养方式、体育参与的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4年02期
7 王春莉,廖凤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8 李洋,方平;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5年03期
9 石庆馨,王争艳,张侃;儿童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6期
10 张丽华;杨丽珠;宋芳;;父母教养方式对3~9岁儿童自尊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韦磐石;;小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吴超;杜凌阳;傅正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16PF测试及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孙华平;程学超;张萌;;电视暴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攻击性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杨小平;周霞;路金声;;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李志楠;邹晓燕;;8~16岁儿童行为自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潘玉进;金笑笑;杨青影;;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孤独感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龚艺华;黄希庭;;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春莉;廖凤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建芬;陈文明;鲁文兴;李光华;向兴华;;思茅市普通中学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董婕;李强;;述情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依恋维度关系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文;论儿童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作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章关春;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社会、家庭共助[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蓉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建军;延吉市小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卢慧;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内隐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适应性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段天宇;大学生性格优势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公桂兰;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谢燕婷;澳门初中一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安欣;大连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林金国;福建省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艳琴;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05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0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