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信息技术对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8 22:26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对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 区域教育 均衡发展 评价指标


【摘要】: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及其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该文在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课题的基础上,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环境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质量均衡四个要素上。为了明确信息技术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课题组制定了"信息技术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量化统计表,从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教育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五个方面,用具体数据来评价信息技术对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贡献。
【作者单位】: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处;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BCA110020)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G522.3
【正文快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校校通”“班班通”的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教学信息数字化、信息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明远;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是人权问题[J];人民教育;2002年04期

2 刘雍潜;;信息化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能力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2期

3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信息技术环境对“学与教”方式的支持[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尚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角和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2 王贤;王琴;;城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博弈论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邱海燕;;关于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均衡化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8期

4 王贤;;城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博弈论分析[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Z1期

5 王丽;;教育均衡发展若干问题思考[J];发展;2010年04期

6 刘湘萍;张金艳;刘伟;;区域教育积极差别发展的内涵及意义探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成福伟;张月丛;苏国安;李克军;;关于河北省承德市学前教育水平的调查[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段云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述评[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郭元婕;;我国高考多元评价制度建设之困境与出路[J];湖北招生考试;2005年20期

10 何庄;王德清;;高考招生录取的制度重构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睢党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怡明;基础教育均衡视域下异质化教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屈宏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智强;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艳;城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襄宁;葫芦岛市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丛宏;城乡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差别与均衡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杜德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春林;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钟耿;县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詹艺;培养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世萍;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耿业军;《摄录像技术》课程学习情境的创设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一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下)——关于ME命题的论证[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3 任友群;鲍贤清;王美;张海燕;;规范与交叉: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美国AERA2009年会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信息技术将步入中小学课堂[J];教学与管理;2000年02期

2 余胜泉 ,马宁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J];语文建设;2002年11期

3 宗明魁,任向民,谷汇川;信息技术在新世纪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4 王弋;;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教室的安全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2年09期

5 邓云;谈浅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广西教育;2003年26期

6 石德芝 ,韩慧;再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山东教育;2003年Z4期

7 华丕长;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8 裴纯礼;FTP文件传送服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上)[J];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01期

9 刘南艳;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改革[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张剑平,李慧桂;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陈崇娟;;论信息技术在学术交流中的应用[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修立;;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4 吴立新;朱旺喜;张瑞新;;数字矿山与中国矿山未来发展[A];煤炭资源高效绿色开采与数字矿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琳;;信息技术与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建明;陈敬;;构建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舞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7 徐业飞;;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程浩军;李欣;;论信息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9 曾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10 杨丽;;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广智;让信息技术惠及下一代[N];黄南报;2009年

2 严明;信息技术为矿业插翅[N];中国矿业报;2001年

3 东平明湖中学 赵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0年

4 张安;科技托起东北工业的未来[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王耀光;信息技术物流业的根本[N];国际商报;2000年

6 方军;一场伟大的争吵:IT不再重要?[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著名专家纵论信息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王淼;科技创造价值[N];中国邮政报;2007年

9 记者  魏雅婷;个人金融业务信息技术大有用武之地[N];金融时报;2006年

10 熊建 任成琦;信息技术:助推中西部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钊;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机制及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构架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高静学;政务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叶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与模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广君;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李;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小雅;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盛晏;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阳昆;信息技术与政务流程再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曾永卫;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向阳;我国物流配送产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6 张立文;铁路货车段修业务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陈中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效能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张锡亮;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方法探讨[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9 耿甜甜;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贵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模式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35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35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a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