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隐性教学资源的作用及开发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课程效果还有待继续提高。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使教育理念隐蔽化,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持久。因此,高校可以尝试打造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以及校园宣传媒体等平台,利用这些隐性教学资源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教学资源 开发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前仍然是我国高校的必修课之一,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虽然相对于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有所改进,但是在学习理念、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等问题上还是有待于继续完善。随着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面临社会、网络、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化更加突出,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学生对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缺少正确的认识,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其次,在高校课程设置上,高校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问题,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完善、监督管理、课堂效果、教学创新等缺少一定的关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课程设置理论性较强,不能很好地结合现实问题,教学内容相对重复,缺少创新,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方式上相对单一。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数是以学院、专业、班级和宿舍为教育单位,在教学方式上以集中教学为主,缺乏多样性和活力,内容相对单一,方式缺乏创新,学生相对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
二、隐性教学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
隐性教学资源,其实是相对于显性教学资源来说的。目前,高校对于思想政治课采取的多是直观的、显性的课堂理论教育。针对课堂理论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隐性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些隐性教育资源主要是通过一种隐蔽的、间接的教育方式,,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设计各种活动,通过活动本身的意义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并受其影响。主要包括校园环境、社团活动、学生志愿服务、艺术表演、校园媒体等各种教学资源。这些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隐性教学资源使教育理念隐蔽化,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般隐性教学资源是完全打破课堂理论教学的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也没有规定的开展模式,而是以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学生对灌输式教学的抵制和叛逆情绪。由于这种教学资源多数是将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中,不再明确规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所以学生更容易融入其中,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隐性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持久
充分运用隐性教学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育信息内隐于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这些活动多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这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的同时,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得到提高。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本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就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并且,由于隐性教学资源内隐于各种活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大大降低。学生主动接受教育信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灌输的知识,学生更容易在隐性教学资源中接受这些活动中蕴藏的教育信息,并将这些教育信息和理念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行为准则或者理想信念,从而长期受其影响。这种自主接受的教育方式,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并增加了其持久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高校其实拥有很多隐性教学资源,合理开发和运用这些隐性教学资源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策划、实施一系列具有思政教育目的的学生活动,将教育理念融入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这就需要高校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以及校外资源等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一)打造艺术教育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针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多样化的特点,为迎合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自我实现,可以充分利用艺术教育的形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艺术表演节目中,通过艺术熏陶的形式达到让学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的目标。例如:广西医科大学为了传扬大医、大爱、大德的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医学生的思想境界,就将医学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医学救死扶伤的精神内涵、医学生就业取向、医患关系处理等医学生教育问题融入到艺术表演中;将对医学生的期望和正确的价值观等编入歌词,使之成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经典歌曲;将医学生就业和atd 患关系的处理等问题编入小品,通过幽默风趣的小品形式让学生在笑声中感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伟大使命;将汶川大地震等灾难带来的痛苦以及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行为编入舞蹈,通过强有力的舞蹈动作和唯美的艺术渲染,让学生在表演中震撼;将艾滋病疫苗的接种等先进事迹或者感人故事,写成诗歌,通过感人至深的演说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激发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表演中无形地被教育理念所影响。
(二)搭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在实践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社会实践是一个广阔的大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广西医科大学每年都会开展大型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招募并培训大批的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由学生策划主题、组织实施,学校选定指导老师全程指导,走进基层和农村,开展送医送药、健康知识宣传、留守儿童义务支教以及心理健康调查、环境保护等各种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并加强与学校周边社区的联系与沟通,创造志愿服务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志愿者的合法利益,学校还制定了志愿者服务办法和管理规定,成立统一的志愿者管理组织。定期开展志愿者的培训等工作,提高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将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和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医学生走进社区和农村,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亲身体验社会实践带来的自我价值体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变成一种信念内化于每一个学生志愿者心中,从而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生自主性的增强,学生社团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载体。特别是一些公益性学生社团,他们以公益性服务为宗旨,由学生自主组织、策划和实施一系列的公益性活动,这些学生社团的活动目标、宗旨以及活动的内容都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例如:广西医科大学目前有33个学生社团,其中公益性学生社团8个,他们主要从事健康知识宣传、艾滋病预防、急救知识宣传、环境保护、弱势群体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根据社团的宗旨和服务目标,合理分配和协调资源,加强团队合作,联系相关社会机构,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使之成为社团的精品活动,更成为社团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亲自体会帮助他人的乐趣,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并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增强了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融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陶冶情操、升华思想。
(四)有效利用校园宣传媒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校园宣传媒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播的速度较快,在学生中影响力较大,渗透性较强,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校园宣传媒体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一般高校校园宣传媒体是由学校党政机构监督管理,媒体宣传内容也是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对大学生思想品德、道德理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正确的引导。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将校园宣传媒体打造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例如:广西医科大学有很多传统的校园宣传媒体:校报、校园杂志、校园广播、校园网、黑板报等,同时学校也设立了主题网站、校园微博、电子显示屏以及各类主题期刊。这些宣传媒体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确定主题并策划、设计、排版,大大地提高了宣传媒体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亲和力。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开设了不同的期刊杂志,有关于学生社团的、有关于社会实践的、也有典型事迹宣传的,这些期刊杂志在学生中广泛流传,传播面极广,大大地扩大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
另外,校徽、校歌、校训等以及学校内雕像、展馆、校园标志等校园物质文化也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学资源。高校如果充分利用这些隐性教学资源,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特点,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本文编号:12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