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问题的哲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问题的哲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技术使用 教学关系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师生通过信息技术使用活动,构造了新的教学环境,生成了新的教学关系。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的实质是实现信息技术和使用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蕴含在信息技术与使用者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具有体现方式(学习者身体的延伸)、解释方式(学习者语言的拓展)、背景方式(学习者认知的场域)和他者方式(学习者交流的对象)。技术使用者需要在知识层面分析深度融合中的信息技术是什么;在价值层面阐释在深度融合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做什么;在伦理层面判断如何在深度融合中更好使用信息技术。为优化技术使用,需要由既定设想到情景应用,促进由预设性使用实现创造性使用;从关注技术实体到变革教学关系,实现由个体性使用到社会性使用;根据教学需要创新信息技术,增加技术的合理性。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小学生微博交往现状、规律与引导的实证研究”(2012CJX024) 2013年度河南省软科学项目“基于共生理论的教育信息资源城乡一体化配置研究”(132400410290) 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知识建构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与信息服务研究”(2014-QN-407)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后,传统的教学要素及其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效果乃至成败。“教师对于课堂信息化教学成败原因的解释具有一些共同的趋向,认为技术是教学成功原因的占55.5%,而将失败原因归因于技术的占3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中江;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符号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2 邱婷;;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校本推进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18期
3 孟琦;;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解读与对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1期
4 赵慧臣;张舒予;;网络教育空间的特征分析与价值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12期
5 陈凡;陈多闻;;文明进步中的技术使用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6 舒红跃;技术哲学的两次还原[J];哲学动态;2005年03期
7 王奇;李龙;谢秋菊;;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方法探究[J];电子测试;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臣;张舒予;;网络教育空间的特征分析与价值实现[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1期
2 张伟平;杨世伟;;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吴玲玲;黎友源;;大型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的传播要素及传播关系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6期
4 林祥德;周暖;;“光纤通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探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年11期
5 于建华;曹顺仙;;国内网络教育的发展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年11期
6 周源;;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年02期
7 赵慧臣;郑静雅;;从网络的关系特征看网络德育的实施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1期
8 赵慧臣;;网络教育的视觉文化传播分析与改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1期
9 傅畅梅;陈凡;;伯格曼“装置范式”的技术本质观解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王德伟;;多学科的工程观[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谢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顾世春;从海德格尔到鲍尔格曼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陆俊杰;职教教师标准中的技术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霞;网上研修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思邈;网络课程中非语言信息传递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佳;高中化学教师符号化、形式优化编码策略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霍亚丽;信息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余文娟;主体文化自觉:校园网文化建设范式[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孔超;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莉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的科学技术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13年
8 王若飞;人、自然与科技和谐关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郑婷;用户对微内容的需求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赵迪;芒福德有机论技术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洁;网络时代走出“异化的洞穴”——当代教育的新使命[J];北京教育;2001年02期
2 刘景福,钟志贤;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6期
3 周宗伟;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吴中江;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信息传递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5 吴中江;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符号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6 柯清超,李克东;学习系统的软件建模方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7 陈品德,李克东;计算机辅助学习(CAL)系统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8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9 张仙,黎加厚;论人的主体性与教育技术[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0 庞学光;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满人格——教育的终极目标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廷干;;“技术正本”对“技术物体”的概念延续与超越——解释学视域中技术使用对技术存在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陈凡;陈多闻;;文明进步中的技术使用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3 沐卫萍;范文卿;;关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语料库技术使用情况的调查[J];镇江高专学报;2014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进程中的风险探析[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2 程海东;陈多闻;;技术使用的本质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的哲学初探[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多闻;技术使用的哲学探究[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4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0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