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从“道德榜样”到“道德能动者”——教师道德形象的当代变迁

发布时间:2018-01-02 03:23

  本文关键词:从“道德榜样”到“道德能动者”——教师道德形象的当代变迁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形象 道德榜样 道德能动者 道德想象力 道德选择能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道德榜样"教师形象的局限性逐渐凸显。"道德能动者"教师形象强调教师对教育实践中道德要素及意义的觉察和理解,更有益于学校伦理文化的建构,它凸显了教育过程的道德性,更有利于师生共同的道德成长。提升教师的道德想象力和教师的道德选择能力,可更好地促进"道德能动者"教师形象的建立。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image of the moral example" teachers gradually. "Moral Activism" emphasizes teachers'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in practic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school ethical culture, it highlights the moral education process, more conducive to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moral growth. Moral choice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teachers' moral imagination, can better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al activity "of teacher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我国教师专业伦理价值取向研究”(SWU1409337)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教师作为“道德榜样”的形象在中西方传统文化和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教师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可资模仿的榜样是社会教化和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正所谓“夫师,以身为正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3期

2 郑金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4 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5 郑富兴;;论道德想象力及其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4期

6 檀传宝;;主动回应时代的呼唤:努力推进“教师德育专业化”[J];人民教育;2012年18期

7 卢乃桂;王丽佳;;西方教学伦理研究的路向与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8期

8 王晓莉;卢乃桂;;当代师德研究的省思:与国外教学道德维度研究的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9 甘剑梅;教师应该是道德家吗——关于教师道德的哲学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单中惠;;福禄培尔游戏理论新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郭颖;;道德智慧教育与人生幸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单中惠;勾月;;近代欧洲绅士教育简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方体跃;;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王芳;;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4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5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士辉;;简论加强道德的组织评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佳;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昂;;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与持续发展[J];中国德育;2008年04期

2 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3期

3 曾洁珍;我国现行师德规范的缺失与重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陈桂生;;师道辨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张桂春;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6 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徐廷福;;论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8 高德胜;;论道德教育的城市遭遇[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陈桂生;;略论“教师的职业精神”[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10 鲁艳;校本课程:概念必须正确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玉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惠;;关心道德榜样——教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3期

2 周芳;;略论教师为人师表及其社会意义[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王咏红;青年道德榜样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8年05期

4 朱仁宝 ,陈永昊;论大学生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5 曹虹;;德为师之魂[J];理论导报;2011年02期

6 ;视点[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7期

7 覃海琪;道德榜样和评价能力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教育科学研究;1996年04期

8 李建华;胡知武;;论道德模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2年05期

9 王澍;;教师的道德教育假设[J];中国教师;2006年07期

10 胡解旺;;浅议当前我国德育的过度与不足[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覃海琪;;道德榜样和评价能力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罗国杰;应切实改变重智轻德的思想[N];人民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尹晓华;寻找缺位的道德需要[N];四川日报;2006年

3 陈卫平;弘扬师德与制度伦理[N];解放日报;2008年

4 欧阳友忠 徐永宁;打造精兵创一流[N];永州日报;2006年

5 邢少颖;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3年

6 胡振川 蔡海维;浅谈学生的道德培养[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团风县城关中学 易金波;班主任如何做到“宽严有度”[N];黄冈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云华;摄入社会不公信息与大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关系及德育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余琦;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2 戴霞宁;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范战江;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示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洁;当代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庭;德育中的道德叙事:衰落与重续[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6 贾海峰;古代蒙学教材中榜样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7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67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5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