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广州兴趣班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35

  本文关键词:广州兴趣班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适应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儿童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参加兴趣班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全面、有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社会适应能力问卷对广州市592名6~11岁儿童进行评定。结果广州市城区儿童兴趣班参加率较高、时间长、种类多、态度较积极、意愿较主动、上兴趣班的年龄小;兴趣班男童和女童的社会能力总分及活动能力得分高于非兴趣班儿童(P值均0.05);对兴趣班喜欢程度高,意愿越主动,时间越长以及参加素养班、音乐班、才艺班是社会能力的保护因素。结论家长顺应孩子的意愿和爱好,让其适当参加兴趣班,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itu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Guangzhou city to participate in children's social class,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Methods using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used 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 in social adaptation questionnaire were assessed in 592 children aged 6~11 years in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city children's class in the interest rate is high, long time, many kinds of attitude is more positive, will more active interest on the young age; interest classes for boys and girls of social ability score and activity score higher than non interest class children (P 0.05); to love interest classes, a high degree of willingness the more active, more time and attend literacy classes, music classes, art classes a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of social ability. Conclusion the parents comply with children's wishes and interests, let them in the appropriate class, will help improve the children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系;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广东省妇女儿童心理服务中心;
【基金】:兴趣班与儿童成长课题项目(51000-7102140)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重点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1]。如何推进大教育环境的全民教育意识,充分认识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潜能特点,培养儿童多方面兴趣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力行;;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影响因素[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武晓伟;;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性别问题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J];上海精神医学;1992年01期

4 唐慧琴;忻仁娥;林霞凤;;全国22省市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之二——4727名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J];上海精神医学;1993年01期

5 李惠;;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2012年14期

6 郭华萍;;美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7 李涛;邬志辉;邓泽军;;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统筹什么?改革什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视阈下的“城乡治理论”建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艳;;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价值与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年06期

9 王汝展,何燕,刘连启;小学生社会能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1期

10 郭兰兰;;美国艺术教育的几个热点问题[J];教育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贺茹;金春华;张建娜;宋文红;;不同时期儿童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J];北京医学;2011年01期

2 王福彦,吴丽娟;我国儿童生长发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刘宝花,黄悦勤,王燕玲,张桂芝,王玉凤;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3期

4 廖全明,刘宗发;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干预——目前国内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马云霞;刘业海;臧艳;;睡眠呼吸障碍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及手术治疗的意义[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7期

6 刘瑛;;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何耐灵,朱明,张琴芳,宋润芳;通州市农村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5年03期

8 程红,刘筱娴,石淑华,杨小莉,吴云云,尹丰;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4~5岁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年02期

9 刘灵,吴立云,姚凯南;2~3岁幼儿行为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制定[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6期

10 孙韬,石淑华;黎、汉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华炳春;郑珠丽;杨膺;吴自蓉;;儿童心理行为障碍925例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八届小儿脑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乔晓红;俞建;高鸿云;;性早熟女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影响因素调查[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4 齐小强;陈陆松;濮忠浩;黄敏;周凌志;;留守儿童情绪行为及个性特征变化研究[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瑛秋;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特征及健康促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王长虹;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TPH2、5-HTTLPR及MAOA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钱英;学龄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父母版的引进及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D];北京大学;2008年

5 孔庆胜;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蒙衡;中德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余晓敏;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颖;苏州市小学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金晓婧;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有效途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高晓云;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期待和小学儿童性别认同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孟娟娟;上海与美国加州中学艺术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倩;游戏治疗取向团体辅导在哮喘儿童心理应对能力训练中的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孔金旺;武汉市初中生的行为健康状况及家庭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潘正姣;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及其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永云;青春期知信行、成长发展和心理亚健康的关系探索[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美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发展资源与学业适应及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t,

本文编号:1409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09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1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