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12年
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
张利荣
【摘要】:大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念。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生学习的本质是研究,研究性学习是大学学习的基本表现形式,大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教学观,它的实施将是大学生学习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大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主动探究未知事物进行研究和学习,形成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大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大学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式,宗旨在于让大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造就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反映了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价值诉求。在哲学上,现代认知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为大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心理学上,研究性学习借鉴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现代课程观和教学论为大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源泉。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理性的人;培养完人;培养创新性人才。现代教学的重心正在逐渐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教和学统一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的指导,大学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诉求表现为: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让大学生形成“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养成问题意识;发展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大学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经历了讨论法、习明纳、基于问题的学习、本科生科研项目等四个阶段,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学实践经验,广泛开展本科生研究和推广大学研究性学习,是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指导下,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展开了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试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模式可以大致地分为基础学科实验基地模式、“以项目为中心”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学科专业课程模式等三种。我国大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体现出如下特点:实行小班化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导师制与导生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优秀到卓越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并存。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大学教学重视教师的教,不重视学生的学,也不关注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策略的传授,更不重视解决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第一,大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不高。虽然大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表现出缺乏有效掌握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学习才能达到优良的学习效果;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表现出较弱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另外,大学生对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学习支持系统的利用也不够。第二大学生对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深入,参与度不高。不管是“985工程”高校还是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学习行为在探索未知、合作学习、自学、利用网络学习等方面虽然都表现出较强的倾向性,但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大一新生在与教师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等方面均弱于其他年级的学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有着显著的改观。通过调查分析和课堂观察,本研究认为影响大学研究性学习深入发展的现实因素主要来自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充分和学习支持系统的不完善等方面。 大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习者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创新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大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出如下的三个特征:研究性;学习自由;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研究性学习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在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具有问题意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大学教师是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高级帮助者。在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大学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根据学习者的身心特征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综合地灵活地采用多种策略组织教学。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大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是一种民主和谐、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大学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都与建构主义指导下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育技术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系统,它将会改变传统大学教师的知识权威角色,将会给传统的授受式课堂学习模式带来崭新的变化,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便利和更宽广的知识视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福涛;柏林大学的近代意义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2 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3 何振海,杨桂梅;MIT本科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4 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马强;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和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6 周红春,黄雅,沈丽佳,李招忠,唐渝;大学生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尹桂丽;当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夏学芳;;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及开展条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9期
9 张建林;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孟祥林;;英国日本教学过程比较与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婀娜 谭卓;[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天;研究性学习支持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晔;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丁卫东;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何明;语文研究性学习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亮涛;利用概念图促进知识建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穆小燕;新人文主义大学观及其对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6年
6 段庆;基于研究性学习的WIKI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琰;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金磊;研究性学习及其在研究型大学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晓晶;研究性学习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晏平;Wiki在高校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柏;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杨瑞洪;;开发校本课程,丰富美术课程资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4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韩云洁;张海峰;;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课程观及其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7 王自红;;民族地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升本后的四川民族学院汉语文系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邵莉;李清茂;;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9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10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秦前红;严晗;;中外学术自由权的宪法保障比较[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徐琳;;探究式口语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5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欧阳胜权;宋明霞;汪晟;;问题探究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秦月;;关于研究性学习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星春;;浅析考察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胡硕兵;;红色资源在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培训中的运用探讨[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如意;临时教育会议与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2 贾科;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靳明;我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华维芬;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曲万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航;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志杰;上海市小学3-5年级体育教育健康促进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瑛;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价值探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宝昆;人的因素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德、美、日三国大学发展与高等教育思想家[J];外国教育动态;1988年01期
3 曾宁波;试论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J];外国教育动态;1991年06期
4 黄福涛;柏林大学的近代意义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5 卢晓东;中美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杨宁,于立蕾;学分制的创新:本科生科研学分[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7 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8 何振海,杨桂梅;MIT本科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9 王玮;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及其在课程中的运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10 伍红林;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新进展——《博耶报告三年回顾》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戴亚飞;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3 夏天;LPSS双层网络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毕岚;研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理工类精品课程建设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桂梅;博耶本科教育思想初探[D];河北大学;2005年
6 郑贵华;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康雯;大学研究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孝泉;;论学习范式的转换——从知识行为走向自主行为[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2 郑忠耀;;CALL与教师在其中的角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7期
3 袁蕾;;当代学习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张生春,蔡丹英;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学过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李方,刘晓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高校教学理念的转换[J];高教探索;2003年04期
6 王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理念[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7 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盛群力;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下)——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8 埃瓦尔德·特尔哈特,张桂春;建构主义与教学(一)——在普通教学论中会出现一种新思想吗?[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3期
9 雷忠学;数学素质教育和建构主义教学[J];铁道师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侯新杰;科学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帮启;;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引导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载涵;李冬林;;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建构型课件探讨[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陈卫平;张美英;;建构主义在自然标本陈列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马一民;高东;金继益;;关于大学制图教学问题的探讨[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赵翠琼;;建构主义与高职专业英语合作学习策略探析[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赵生亮;杨承印;;基于建构主义的《苯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7 洪凤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协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覃祖军;;从数学教学实例谈建构主义[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郑萍;;基于建构主义的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3年
10 史建福;;“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模式[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劲;[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N];证券日报;2004年
3 港文;[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4 ;[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李宁;[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6 记者 露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同济大学 高宣扬;[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王艳侠;[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9 全国政协委员 欧成中;[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记者李凝;[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王文杰;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制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曹巍;重磅药品评估及北京重磅药品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4 尹优平;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6 莫斌;论爱尔兰根学派建构主义方法论的问题域[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卓娅;在方法论视域下的建构主义理性批判[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永强;人文意义的建构与生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冲;APOS理论下的函数概念认知及教学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雪峰;高中力学前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文伟;社会建构主义观照下的EFL教师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唐志钦;论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晓光;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冬青;试论建构主义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余郑璟;[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唐海玲;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沈晓萍;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建构主义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