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有效课程模式探索——重庆市“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的实践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8-01-24 19:03

  本文关键词: 国培计划 置换脱产研修 课程模式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置换脱产研修培训是伴随着"国培计划"的诞生而创生的新型教师培训形式。重庆市创造性构建了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实践研修和反思研修的"四阶段"课程结构,并以成人学习的自我导向、经验学习圈以及场域惯习理论为依据,成功推出了跨年安排间歇式、网络社区辅助式、交叉研修混合式和四五并进探究式等研修模式,细化和深化了"四阶段"的课程板块改革,提高了置换脱产研修的有效性。
[Abstract]:Replacement off-production training is a new form of teacher training created with the birth of the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Chongqing has creatively constructed a theoretical study, shadow training. The "four-stag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practice study and reflection study is based on the self-orientation of adult learning, the circle of experience learning and the theory of field habit. The research models of mixed cross-study and four five years exploration have refined and deepened the "four-stage" curriculum plate reform, and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placement and off-production study.
【作者单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2010年实施“国培计划”以来,重庆市先后探索出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实践研修和反思研修的“四阶段”培训模式[1]。四阶段的培训始终抓住理论和实践两个基本面,努力实现学员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再提升,并让学员通过理论重建的培训,实现实践的再超越。“四阶段”培训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源田;王正青;;“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设计与实践——以重庆市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1期

2 朱福荣;刘玫;邓志勇;;“五带六步”式影子研修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年04期

3 李源田;陈昌发;;实现“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价值的路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2 颜旭;;政工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布迪厄;强世功;;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4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5 王思斌;;略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严震宇;张仕平;;从场域视角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对一家国企改革的实证分析[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7 苑国华;;论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8 高宁;;现代性风险与知识批判[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尹艳群;;从高学历女性的两难选择看女性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10 柯政;;学校变革困难的新制度主义解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行福;;社会炼金术——布迪厄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化和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李春青;;试论当代文论话语建构之路径、存在问题及出路[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闫晓庆;;对部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与影响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罗劲;;转型期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信用的初步研究:一种基于场域视角的观点[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6 孙萌;;觉醒与共谋——谈电视剧《橘子红了》中的女性形象[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7 金长江;陈小娟;;三峡工程新闻传播:动力、影响、战略与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2009年

8 连敏;;寻找大地的中心——读宋晓杰长诗《忽然之间:秋的旷野多么明亮》有感[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步少华;;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吗?——再论温特建构主义中的结构-施动者问题[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黄嘉文;;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与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05的数据分析[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7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苗苗;大连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困境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威;场域视角下的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丽霞;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美华;全景式教学在《文化生活》运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薛梅;与面具共舞[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丽丽;河北曲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状况考察[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倩;高等教育需求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静;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海涛;;教师培训中的非对抗性冲突及其原因[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8期

2 李源田;王正青;;“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设计与实践——以重庆市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1期

3 朱福荣;刘玫;邓志勇;;“五带六步”式影子研修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月霞;;2000—2010年国家级教师培训研究的文献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5期

2 朱艳玲;;国培计划:将教师带上新征程[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8期

3 田友谊;覃林海;;“国培计划”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业评价”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9期

4 张慈珍;;“国培计划”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网络教育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3期

5 纪莹;;孝感市农村初中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J];孝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胡均国;臧小林;蒋文峰;;三峡库区“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师资培训模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7 李瑾瑜;;“国培计划”:基于政策理解与专业实践的行动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年07期

8 刘广为;;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以教育部“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为例[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廖慧萍;;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与希望——“国培计划”引发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10 ;追求教师培训专业化 增强“国培项目”引领力——北京教育学院“国培项目”实施的三点经验[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翮翔;“国培计划”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2 于洋;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培训目标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鑫彤;“国培计划”—江西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的实践与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徐飞;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5 苗玉龙;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4年

6 蔡首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师教育政策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左而非;湖南省农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实施调查与分析[D];吉首大学;2012年

8 王梦霞;四川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的实施调查与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9 刘思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腾;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0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60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6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