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德育实效测评的反思与前瞻
本文关键词: 德育实效 德育评估 评价模式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德育实效实质上是教育内容要求被教育对象认同、接受和实践的现实状况。当前,我国虽有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但这种评价模式注重德育实践整体的系统性评估,是从教育目标要求而非教育内容要求角度来确定评估指标;虽有品德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但其是对品德素质现状的评估而不是对德育实效的直接考评;虽有检验德育实效的宏观标准,但其抽象宏观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当代德育实效测评的发展取向应是根据教育内容要求建构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实效测评标准。
[Abstract]:In essence, the actual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is the reality that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needs to be recognized, accepted and practiced by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re is an index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our country. But this kind of evaluation mode pays attention to the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whol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determines the evaluation index from the angle of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 requirement rather than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requirement. Although there is a moral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t is the evalu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ral quality rather than the direct evaluation of the actual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Although there are macro standards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they are abstract and not operable, and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moral effectiveness in contemporary times should be to construct an operational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年度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EEA100376)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增强实效,追求绩效,提高效果”成为当前德育领域的日常话语,增强、追求、提高德育实效的举措也成为现实行动。综观当前我国德育,其并没有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这其中有德育实践本身的原因,也与德育实效评价的缺失有关。科学评价德育实效,有助于找到提高德育实效的针对性举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海生;邱隆云;陈家兴;张学玲;董海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2 傅琳凯;;关于德育实效内涵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徐金堂;;德育实效与德育价值的关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王鲁宁,安明;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标准的哲学探讨[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王文源;关于德育评价科学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1994年02期
6 王瑛;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概念、判断及主要影响因素[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7 郭政,王海平;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和方法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李江,石红,黎卫;构建高校德育评价的新体系[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04期
9 卢跃青;试论德育功能与德育实效[J];教育探索;2001年11期
10 吴灯;易连云;;学校德育不能承受之重——论“德育实效”研究的负效应[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鸣政;能绩人才观的人力资源开发学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彭俊毅,古怡,赵平;北航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研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吴绍琪;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王立云;;对提高中小学生德育时效性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8年01期
5 王兴兵;;论品德不良大学生的矫正教育[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高志宏;;复杂性思维与成人教育课程评价[J];成人教育;2011年07期
7 张昀;;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7期
8 杨振杰;;浅谈大学班主任工作[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朱艳;;浅析大学德育实践中的品德量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10 王艳;尹剑;;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制度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3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沐守宽;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伟强;学校道德氛围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永刚;制度架构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谭维智;道德减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凤英;中小学教师职业情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城郊地区学校德育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肖斌;浅议开放性高职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瑞凌;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颖;转型期中国学校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河南大学;2011年
5 武鹏;韩国高校德育实施方法及其借鉴意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左s,
本文编号:1474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74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