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教师之独处素养刍议

发布时间:2018-02-27 22:04

  本文关键词: 教师发展 专业素质 独处素养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分为交往素养与独处素养两大类。两者相互依赖,和谐共生,缺一不可。但是,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相关研究往往片面强调交往素养,而独处素养则遭遇冷落。实际上,独处素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专业素养,能够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形塑自我、释放心灵、沉淀幸福、净化灵魂、体验心灵,并为教师重新整饰自己的生命经纬提供必要的时空及心境。忽视对教师独处素养的培育,容易窄化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影响教师专业自我的生成与建构。强调教师的独处素养有助于促使外铄型教师教育范式向内生型教师教育范式发展。
[Abstract]:Teachers' professional literac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communication accomplishment and solitude quality. They depend on each other, coexist harmoniously and are indispensable. However, the related researches of teacher specialization in our country often emphasize communication accomplishment one-sidedly. In fact, solitude is a ver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quality, which can shape oneself, release the mind, precipitate happiness, purify the soul, and experience the soul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t also provides the necessary time and space and mood for teachers to redecorate their lives. Neglecting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solitude, it is easy to narrow down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teracy. The emphasis on teachers' solitude quality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xogenous teacher education paradigm to endogenetic teacher education paradigm.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叙事德育模式的理论建构及操作模式开发研究”(项目编号:BEA130025)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期

2 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廖名春;“慎独”本义新证[J];学术月刊;2004年08期

4 李西顺;李瑞玲;;故事留白:德育课教学风格的新视域[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6期

5 俞菁慧;;儒家“慎独”思想的延拓及其精神关怀——兼论孔子的历史观[J];中国哲学史;2013年01期

6 钟秉林;;自我教育是体现本质、真正生效的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1期

7 周国平;;独处的充实[J];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07年06期

8 周国平;;独处也是一种能力[J];中国减灾;2011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檀传宝;让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试论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马卫洪;;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数学课“留白”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2010年31期

3 李西顺;;庄严的神圣[J];今日教育;2010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霍仙丽;儿童道德教育中的故事法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4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544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8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