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重庆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亚健康状态同伴教育干预近期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8-03-22 11:43

  本文选题:健康状况 切入点:教育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干预在改善库区留守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近期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为调查点,共1 078名留守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并随机分为同伴教育组、传统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同伴教育组、对照组、健康教育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状态对照组同伴教育组健康教育组,其中躯体和身心亚健康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比较,同伴教育组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均下降(P值均0.05),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均上升,其中对照组躯体、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同伴教育干预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有一定效果,在库区健康教育师资缺乏的背景下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补充教育方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peer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the sub-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ft behind in the reservoir area,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intervention plans. A total of 1 078 left-behi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investigation points in 3 township middle schools in a reservoir county in Chongqing.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eer education group,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body, psychology, physical and mental sub-health status was detected in peer edu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alth education group (P < 0.05), body, psychology, physical and mental sub-health status control group (P 0.05), body and body sub-health state (P 0.05),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sub-health status (P 0.05) after intervention. In peer education group, the detectable rate of physical,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mental sub-health state were all decreased (P = 0.05),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health edu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all increased. Conclusion Peer education intervention has certain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sub-health state, and it is a desirable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metho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ck of teachers of health education in reservoir area.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妇幼与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重庆市云阳县教育委员会;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40039)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10312)
【分类号】:R195;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宏;李雷雷;许红;方琪;刘琴;;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在库区中学生中的应用考评[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5期

2 詹培民;王文波;;三峡库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仲学锋,祖光怀,徐剑峰,洪涛,赵瑛,王小荣;同伴教育对中学生吸烟行为干预效果的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5期

4 陶芳标;邢超;袁长江;苏静;段佳丽;窦路明;麦锦城;武丽杰;余毅震;王宏;屠春雨;姚荣英;万宇辉;齐秀玉;胡传来;郝加虎;;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全国常模研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4期

5 段利国;崔力争;闫力建;;青少年亚健康研究进展[J];医学动物防制;2012年04期

6 王作振,闫宝华,王克利;同伴教育及其研究状况[J];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05期

7 李晓静;徐国和;;中国亚健康研究及干预对策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年04期

8 朱丁;;青少年亚健康研究现状及防治策略[J];职业与健康;2009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荣英;陶芳标;袁长江;庄颖;韩慧;周纯先;;中学生网络成瘾与亚健康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2 刘晓静;;全程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3 莫兰;;“80后”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年04期

4 贾武玉;;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及护士在逆转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年02期

5 刘从云;陶芳标;吴强;万宇辉;王润玲;;某医科大学在校生亚健康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6 姚荣英;李霞;陶芳标;;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3期

7 蒋德勤;姚荣英;袁长江;胡兰;;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张娃莲;周卫娟;郑姗姗;;同伴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教育效果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01期

9 文孝忠;陈维清;卢次勇;张彩霞;罗亦娟;邓雪清;区永军;凌文华;;广州市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吸烟行为特点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年01期

10 蒋海萍;朱开梅;覃耀飞;曹莘珩;;大学生信息素养同伴教育模式初探[J];华夏医学;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文孝忠;陈维清;卢次勇;张彩霞;罗亦娟;邓雪清;区永军;凌文华;;广州市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吸烟行为特点的调查[A];第12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刘萍华;喻红群;刘玉祥;吴永红;;同伴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作用[A];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姚荣英;陶芳标;庄颖;韩慧;周纯先;;蚌埠市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0年第2期[C];2010年

4 高敏;常红娟;张瑞芹;张会敏;朱丽丽;张金华;李秀敏;;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2013年河南省护理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5 秦相义;刘萍;宋丽红;;同伴教育在居家治疗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A];2012年河南省糖尿病教育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6 李雪飞;;从色彩治疗的角度探索亚健康人群家居色彩的设计[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频频;上海市社区控烟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雷雷;重庆市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晓升;西北少数民族社区的健康信息传播[D];兰州大学;2011年

2 石莲桂;同伴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度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3 唐杰;鄂州市青少年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马颖;鄂州市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徐长恩;温州高校大学生亚健康流行特征及其与自杀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唐永云;青春期知信行、成长发展和心理亚健康的关系探索[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郝鹏;云南省预防和控制中学生吸烟项目过程评价[D];昆明医学院;2005年

8 沙海燕;江西省大学生健康教育诊断及实践模式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媛媛;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需求和可及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10 张海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大学生性行为意向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崇华;孟琼;杨铮;汤学良;张灿珍;卢玉波;罗家洪;张晓磬;;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的研制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J];癌症;2007年03期

2 李勇杰;苟定邦;严欣;黄生勇;赵琳;;我国七所重点高校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袁向东;张熙;鲁婧婧;张晋昕;古萍;邹国龙;陈品兴;吴德元;;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4 霍云华;王学良;李俊;赵晓山;张超;罗仁;;广东省某医学高校职工亚健康状态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07年02期

5 李俊;王学良;霍云华;赵晓山;张超;罗仁;;广州市某医院职工亚健康状态临床表现分析[J];广东医学;2007年05期

6 刘彩红,李志敢,马国川;广州市城区中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黄其春;亚健康的产生及解决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1期

9 王月云;尹平;;亚健康的流行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10 廖学舟;张娟;张隆明;唐杰;马颖;余毅震;;鄂州市青少年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霍云华;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脾气虚证唾液代谢组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2 李雷雷;重庆市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俊;企业人群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昕■,常春,郭岩,钮文异,吕姿之,高源;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12期

2 文国新,赵俊岭,崔君,李爱华,白涛,永生,热米拉,唐玉君;乌鲁木齐市4所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1年02期

3 方鹏骞;李翠;;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4 王雪岩;徐凌忠;冷启艳;杨珊;姜聚军;程晓松;王传良;;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9年19期

5 张宇艳;;参与性方法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中的应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6 王银洲;谭震;林坤平;金章喜;万友文;徐芳;沈杰;胡茂祥;;在流出地开展农民工防艾同伴教育模式初探[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6期

7 桂江丰;;艾滋病预防与安全人口流动项目举办同伴教育者培训班[J];当代中国人口(英文版);2006年Z1期

8 尹平;李柯;李新利;张万宏;陆芳;陶芳芳;;同伴教育对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9 杨芳,朱华,罗健,李建华,张波,万文鹏;以学校为基础减少毒品需求和预防HIV/AIDS的同伴教育[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8年06期

10 左彤;山西省红十字会在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振儒;杲丽静;肖丽君;;医科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及效果评价[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2 汪彩琴;耿珊珊;;高职院校学生营养认知、态度、行为调查及同伴教育效果研究[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3 李鹃;汪洋;曾缓;;同伴教育在街头暗娼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4 曹宁校;夏强;张君炎;;在男性接触者中开展“同伴教育”的可行性[A];江苏省性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沈理笑;黄红;蔡泳;施榕;;上海市三所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叶雄;张艳;;同伴教育在社区戒毒康复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叶秀霞;黄红;;预防艾滋病高中生同伴教育者培训效果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陈明;;在性病高危人群中采用“同伴教育”推广STD/HIV“网络干预”战略的社会效应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黄小燕;;同伴教育在戒毒人员中开展的效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凌剑波;周标;杨江华;段洪华;郭正雄;刘江伟;;江川县高危人群STD/AIDS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A];玉溪市第三届性病、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金志 仇逸;健康上海:从“小”做起,“抓”住每个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施莺;市红十字会推广同伴教育[N];南通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徐娜 通讯员 荣誉;“红丝带”那端系着爱[N];沈阳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文明;“流动姐妹”直面“同伴教育”[N];云南政协报;2008年

5 通讯员 黄素春 记者 成玉;市妇联举办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社区同伴教育员培训班[N];承德日报;2008年

6 记者 谢琼 通讯员 谈烨;80名热心人士获聘“爱心大使”[N];中山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婧 见习记者 麻酩;甘为高危干预担当责任[N];焦作日报;2010年

8 南方日报记者 陈枫 曹斯;恐艾阴影下的“同志”[N];南方日报;2010年

9 记者王长山 李倩;乡村艾滋病宣传员现身说防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晓颖;同伴教员宣传禁毒防艾[N];云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米国栋;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求医行为及高危行为干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2 江启成;暗娼人群规模评估和社会网络分析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武锋;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农村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4 许珊丹;大学生伤害特征、影响因素及干预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眉;重庆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及模式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马占宝;医学研究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况调查以及同伴教育效果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胡超云;慈溪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监测及干预措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陈颖;同伴教育项目有效性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5 赵婧;同伴教育在社区戒毒中的应用模式探析[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英;卫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涛;不同干预模式对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KABP的效果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雪岩;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认知水平和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效果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赵星梅;大学生艾滋病的KAP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甘仰本;江西省某市不同地区暗娼人群干预的单位成本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本文编号:1648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48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0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