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模型的构建研究
本文选题: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 + 建构主义学习 ; 参考:《图书馆学研究》2014年19期
【摘要】:通过综述国内外DLC模型构建研究的优点和不足,并在DLC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究DLC的构成要素——资源层(学习资源、工具资源、质量控制)、服务层(服务内容、学习策略,支持人员)、门户层(知识资源、用户群管理、个人学习空间),确定DLC模型建设框架。最后,说明DLC模型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Abstract]:By summari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research on DLC model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DLC and practical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DLC: resource layer (learning resource, tool resource, quality control layer, service layer).Learning strategy, support personnel, portal layer (knowledge resources, user group management,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determine the DLC model building framework.Finally,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innovation of DLC model and the next research direction are explained.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信息管理研究所;福州大学图书馆;
【基金】:“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3~2014年)”立项项目“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研究”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任树怀;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年04期
2 黄良燕;詹庆东;;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图书馆LC模型的构建[J];情报杂志;2010年03期
3 王伟峗;;高校学科知识管理与创新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年02期
4 刘芷欣;;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3年09期
5 侯永广;;试论国内非教育网站资源的教学价值[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向們,唐俊,姜丹蓉;虚拟高校——运用虚拟社区技术营建的新型学习社区[J];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02期
7 左菲菲;严丹;;网络环境下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素养教育[J];现代情报;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佩芳;;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初探[J];当代图书馆;2011年03期
2 张针铭;;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笔记共享系统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1期
3 范艳芬;;变革与服务: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年01期
4 杨广锋;代根兴;;学科馆员服务的模式演进及发展方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年01期
5 李玉兰;吕俊杰;彭晓东;;图书馆在大学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中的作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年02期
6 师丽娟;;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0年20期
7 李莉;;我国图书馆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障碍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年04期
8 张文勇;张建中;;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本形式和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1期
9 郭俊仓;徐阳;;普通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内容的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年05期
10 林珍;;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学妹;;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万庆;创新和成长导向下的大学校园声环境及建设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良燕;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D];福州大学;2010年
2 景恬;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互动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小美;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凤娟;Web2.0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模型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田秋艳;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尚建新;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交互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秀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陈廉芳;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群;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模型设计及实例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艳敏;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知识共享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金波,石晋阳,李艺;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现状与教师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6期
2 钟志贤;王水平;邱婷;;终身学习能力:关联主义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4期
3 朱云东,钟玉琢;混沌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4 赵剑,靳玉乐;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5 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盛群力;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上)——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蔡建东;;软系统方法论及其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7 罗发奋;隋春玲;刘丙利;;混沌学基本原理应用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8 赵国庆;;知识可视化2004定义的分析与修订[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9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10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四;嵌入式学习:后PC时代的数字化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4期
2 张升飞;;企业数字化学习及其评估指标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12期
3 ;e学网[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Z1期
4 曹宏深 ,曲凌波 ,刘林吉 ,刘红林;高等教育的数字化[J];理工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5 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1期
6 林小苹;黄红燕;钱瑞扬;;国际盛会荣获关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总课题组应邀出席第14届GCCCCE大会活动侧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3期
7 ;英特尔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走进河南[J];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01期
8 陈丹;;数字化学习全球高峰论坛暨CSCL2011——上海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9 徐景刚;王晓燕;冯天宝;;e-Learning与成人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6期
10 林小苹;;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实验课题专家重要讲话专辑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优秀素养的提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伯敏;;打造数字化学习港,建构海南学习型社会——构建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佳;张柏英;;干部培训类院校数字化学习问题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苗春生;顾秀云;;从加拿大数字化学习现状思考我国现代气象教育与培训[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教育与培训”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齐雪芬;;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方式与学习模式的探索[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良昌;全贵红;金东洙;;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及应用[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左永刚;;WAP技术在MLEARNING中的应用分析[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7 杨志军;;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钱慧龙;;关于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9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谭剑林;;如何构建县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阳 谢雨芬 龚晓辉;我市首家数字化学习社区平台开通[N];湘潭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康磊;“长春数字化学习港”盛装起航[N];长春日报;2010年
3 记者 康磊;长春数字化学习港启动[N];长春日报;2010年
4 廖必俊;铜仁市国家级课题《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结硕果[N];铜仁日报;2010年
5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执行主编 夏巍峰;企业数字化学习的标杆[N];中国邮政报;2011年
6 在线教育资讯网创办人 秦宇;企业应用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趋势[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记者 丁雷;人人皆学 时时能学 处处可学[N];大连日报;2011年
8 记者 康磊;让子弟兵尽享数字化学习乐趣[N];长春日报;2010年
9 史楠;“数字化学习港”带给我们什么[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马霞;“二十一世纪数字化学习”高峰论坛举行[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陶凤翔;高校数字化学习与师生共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勇;E-learning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晓龙;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训支撑环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叶成林;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傅伟;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薛庆吉;基于3G网络的移动学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美;高校数字化学习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小华;地震致残儿童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马前;数字化学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韩亚娜;数字化学习教材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军;高校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喻征;集聚优势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数字化学习空间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7 刘丽佳;英特尔—教育部“1对1数字化学习项目”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吴友贵;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策略[D];南昌大学;2010年
9 马波;沈阳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方案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焦斌斌;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3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76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