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绪先生与比较教育学科人才培养——像恩师王先生那样治学育人
本文选题:比较教育研究 + 比较教育学 ; 参考:《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正师从王承绪先生三十年来,恩师始终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召着我,以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精神激励着我。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恩师常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我以人生的启迪。他与人为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荣辱不惊的处世态度时时感染着我,帮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在王先生的言传身教和辛勤培育下,一批比较教育学科人才成长起来。一、教书育人的标兵王先生认为教书育人是件光荣且很有意义的事情。他曾对我们说:"教育对我来说是很神圣的事情,一开始学教育,是当时相信教育救国论,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很重
[Abstract]:Over the past 30 years, Mr. Wang Chengxu has always been inspired by his charisma of personality and knowledge, and inspired by the spirit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In the course of preaching, teaching, and dispelling doubts, teachers often give me inspiration in the quiet way of moisturizing things.He is kind, positive, optimistic and open-minded, the attitude of honor and disgrace always infects me, help me to face all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s firmly on the road of life.Under Mr. Wang's teaching and hard-working cultivation, a group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grew up.First, Mr. Wang, who teaches and educates, thinks it is a glorious and meaningful thing to teach.He once said to us, "Education is a very sacred thing to me. At the beginning of learning education, I believed in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to save the nation, and felt that the profession of teaching was very important."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邦平;国外比较教育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1期
2 王英杰;;比较教育学定义问题浅议[J];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3 袁祖望;;比较教育中两个问题的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年03期
4 徐小洲;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1995年01期
5 吴自强;;略述我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今后研究这门学科几个问题的商榷[J];外国教育研究;1986年02期
6 陈扬光;;围绕着“何谓比较教育”所展开的一场意味深长的争论[J];外国教育研究;1986年01期
7 钟启泉;;投身教育改革实践,焕发比较教育活力——在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3届年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1期
8 李晶晶;;我国比较教育学的问题研究及其改革[J];内蒙古教育;2008年20期
9 李咏梅;;浅谈多元文化与比较教育研究的内在关系[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31期
10 胡力佳;;体现全球办刊意识的美国《比较教育评论》杂志——兼述美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和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耿;;比较教育研究在中山大学的早期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2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顾明远简介[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敖俊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法律化的三十年[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6 ;前言[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韩进廉;;改革开放:造就了我的现在[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义贤;;“延安十三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年[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婕;;比较教育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10 胡裕树;;《汉语释疑辩难集》序言[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朴民;孔子的人格魅力[N];光明日报;2003年
2 文茂林;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N];解放军报;2002年
3 刘伟;人格魅力最动人[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闫拥洲;小巷总理的人格魅力[N];浙江日报;2010年
5 沈应举 安徽总队;提升领导者人格魅力[N];人民武警;2009年
6 河南省通许县孙营一中 袁世杰;浅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N];学知报;2011年
7 李东生 本报记者 赵忠生 肖福恒 张曙光;人格魅力的强光投射[N];人民武警;2008年
8 ;不是英雄的英雄[N];人民公安报;2002年
9 陈宏彩;领导者如何培育人格魅力[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行走在比较教育长河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4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高飞;比较体育学科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6 吴世家;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赵明玉;现代化进程中的英国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舟;女童教育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蓓蕾;三十年戏曲文学创作概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10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佳;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单元与路径[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常媛媛;施瑞尔系统功能主义比较教育学理论分析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玉旭;当代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王喜娟;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元伟;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因素思考[D];复旦大学;2011年
6 卫沈丽;试论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民族志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李执敏;新课改前后高中新旧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世厚;论霍姆斯比较教育思想中的理性批判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为民;中英教育督导制度发展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72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772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