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知识的生命意蕴:兼论乡村教师的知识困境

发布时间:2018-04-28 07:16

  本文选题:知识 + 生命意蕴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08期


【摘要】:知识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它源于个体本能的冲动、个体累积的历史经验以及环境文化的涵养。然而,就目前乡村教师的知识状况而言,其知识遮蔽了个体本能的冲动、疏远了个体的历史经验、脱离了个体环境文化的涵养。这就要求乡村教师释放心灵,使知识在乡土文本中生成;回归内心,使知识在孤独的旷野漫步中沉淀;拓展关系,使知识在乡土与现代的对话中改造。
[Abstract]:Knowledge is a kind of existence of life,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impulse of individual instinct,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ccumulated by individual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However, as far as the current knowledge situation of rural teachers is concerned, their knowledge hides the impulse of individual instinct, alienates individual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breaks away from the conservation of individu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This requires rural teachers to release their hearts so that knowledge can be generated in local texts, return to their hearts and precipitate knowledge in lonely wilderness strolls, expand relations and transform knowledge in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local and modern.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背景与肖像:乡村教师职业生涯状况及对策研究”(09YJA880035)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5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石中英;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唐松林;范春香;;身体:教学世界蕴藏其中[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3 肖丹;;教师职业的生命哲学省思[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李路彬;赵万里;;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李克建;;知识概念的历史演化及其教育意蕴[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姜镇英;冥想训练对美国中学游泳选手训练后的焦虑、心境状态及心率恢复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0年06期

7 陈凯;龚雪;;知识的生命意蕴及其重构[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10期

8 覃泽宇;;基于地方文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蔡庸礼;;写作文化精神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艾翔;;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王丽;;技术中的符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赵月刚;;波普尔关于科学知识合理性的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韩云波;;论大陆新武侠的文化先进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彬;向茂甫;;教育学史在我国的演进和发展——学科制度建设的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哲;与生命相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莉萍;中学语文语感教学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解读《庄子》哲学中的“身体”[J];江淮论坛;2009年01期

2 杨四耕;;什么是“体验”:一个教育学概念的研究[J];今日教育;2009年05期

3 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2期

4 张斌贤;陈瑶;祝贺;罗小莲;;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5 宁虹;;认识何以可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思索[J];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6 贺翔;肉体与灵魂:青少年音乐教育的误区[J];理论月刊;2004年04期

7 万晋红;;语言与身体[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8 林建成;现代知识论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J];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9 殷磊;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10 冯建军;回归生命的教育[J];中国教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静;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具身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美涛;我哭乡村教师“苦”[J];山东教育;2003年26期

2 佟文玲;;“腾讯薪火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仪式在筑举行[J];晚晴;2009年08期

3 姜广平;;我们,年轻的乡村教师[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4 吴俊材;李倩倩;;乡村教师(外一首)[J];教育科学论坛;2001年06期

5 郑夫;;乡村教师[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8年04期

6 吴广德;;读书学习 让乡村教师更智慧[J];宁夏教育;2010年02期

7 ;大山深处 每个乡村教师都走着自己的万里长征[J];青年教师;2010年01期

8 邱学华;从乡村教师到教法专家[J];小学教学参考;1998年01期

9 李彦花;;成为文化人: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关键[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10 孙中平;;坚守住一个乡村教师的平凡幸福[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栗中孝;;当好乡村教师 致富一方百姓[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2 张济洲;;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3 常秀斌;;当好乡村教师 改变乡村面貌[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4 程开先;;抓文化培训 促企业发展[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5 贾显玲;贾晨丽;;立足本职搞教育 争当致富引路人[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6 赵三再;;对陶行知先生提倡“艺友制”的思考[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7 梁见飞;;科学烧石灰 致富陈村人[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8 王松苗;;做新型教师 让荒山成林[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9 邹文清;;陶行知的闽西子弟——蓝九盛[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10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悦 通讯员 鞠彬彬;又一批乡村教师取经武汉[N];湖北日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走进乡村教师的美丽心灵[N];光明日报;2011年

3 韶关日报记者 黄捷文 通讯员 刘炬;一批乡村教师脱颖而出[N];韶关日报;2011年

4 记者 邢兆远 通讯员 张明坤;济宁:“80后”乡村教师铺设“爱心网”[N];光明日报;2011年

5 记者 张群群;乡村教师石皇冠的别样课改路[N];包头日报;2011年

6 崇轶;乡村教师的归属感从何而来[N];人民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邓飞;关注乡村教师,关注乡村教育[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8 陈宝泉;“最美乡村教师”引发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程方平;乡村教师是教育的基石[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任维东;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回家[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常爱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素琪;乡村教师学习机会状况及保障体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玉丽;生态学视阈下乡村教师师生存境遇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君;新农村文化建设视阈下乡村教师的文化责任与教师成长[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4 汤德君;乡村教师的“草根教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春英;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D];渤海大学;2014年

6 马若明;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肖丽琴;教学改革中乡村教师的教学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8 戴志红;尽心育人:江西泰和一个乡村老师的教学经历与生活史[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华磊;新课改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文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华;城乡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14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14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a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