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师学习新模式探究
本文选题:教师学习 + 学习模式 ; 参考:《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11期
【摘要】:美国《教学与教师教育》是国际上关于教师发展的权威杂志,本研究选取了2000年以来一些有关"教师学习"的文章作为参考文本,从中提取对国内现实可资借鉴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其中着重介绍了有关教师学习和学习中介的两部分内容。对教师学习,分别从反思学习、学习工具和新手教师学习等角度进行了表述;对教师学习中介,分作"U-S"合作和教师合作学习两个层面进行了阐释。
[Abstract]:America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is an international authoritative magazine on teacher development. This study selects some articles about "teacher learning" since 2000 as reference text. From the extraction of the domestic realit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comb and analysis, which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acher learning and learning intermediary of the two par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eachers'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flective learning, learning tools and novice teachers' learning, and explains teachers' learning intermediary, which is divided into "U-S" cooperation and teachers' cooperative learning.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优秀博士论文培养基金[XYBPJ2012221号]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嘉毅;程岭;;安迪·哈格里夫斯的教师观与教学观[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学军;;试论教师与家长互动的情感理解[J];教师教育论坛;2013年10期
2 蹇世琼;饶从满;隗媛媛;;教师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向及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唐进;;中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工作倦怠与教学效能感的调查与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4年01期
4 吕国栋;曾祥娟;苏冬;修保新;;基于证据推理方法的学习效果评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年01期
5 张倩;李子建;宋萑;;论当代西方教师教育研究话语的迁移与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6 韦杏雨;吴宗杰;;Exploring Teacher Identity: What Counts as Expertise of a Beloved Teacher[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年02期
7 刘健;焦全芝;;我国“教师教育学”学科建设进展研究综述[J];教师教育论坛;2014年08期
8 邵光华;;关于教师课改认知的反思性分析与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9 李国栋;张三花;;U-D-S伙伴协作对我国实习支教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蒋远松;卢鹏;;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许倩倩;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情绪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蹇世琼;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教师认同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晓莉;美国教师教育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体制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邹心胜;大学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实践中的伦理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孙立坤;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形成性评价教学技能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荣星;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杨君;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张士森;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王春华;美国《教师教育者标准》及其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于永海;网络恶搞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6 刘婷;高中语文教学主客体认知图式关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中靖;不同教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吴莹莹;教师情绪能力、课堂教学策略与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赵珍;发展性学生评价实施现状的案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周思勇;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与重构[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朝阳;;古德莱德的师范教育改革设想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2 崔允o7 ,M·W·塞德拉克;霍姆斯小组报告《明日之教师》的主要观点[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89年05期
3 闵维方;;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北京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尹弘飚;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心理变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尹弘飚;李子建;;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改变[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王娟;王嘉毅;;教师专业发展中校长的影响作用——以三个农村小学校长为个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叶澜;;大学专业人员在协作开展学校研究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燕红,尹观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师角色创新[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隗峰;赵同友;;变异学习理论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6期
3 王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刘新阳;;我国学习科学领域的发展历程[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9期
5 周丹阳;王璐璐;黄文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管理观察;2014年18期
6 孙宪梅 ,陈陵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J];文教资料;2005年30期
7 刘晶;王洪录;;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12期
8 戴文英;先秦学者学习理论摭议[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03期
9 林效廷;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尺度[J];平原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李正超;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选用的三维性[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静萍;;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习理论的学习[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2 王华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困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吴思为;伍新春;;从建构主义到复杂科学[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光龙;;略论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佳;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N];黄石日报;2009年
2 江苏省徐州棠张成人教育中心校 张亚莉;学习陶行知思想,,做“研究型”教师[N];江苏科技报;2009年
3 姜美玲;研究性学习:大厦需要扎实“地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长沙学院副院长 教授 屈林岩;教育创新重“教”更应重“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王慧 许诗嘉;文教局“六个确保”推进学习实践活动[N];盘锦日报;2009年
6 彭智勇;学习重实效 力避走过场[N];重庆日报;2006年
7 朱旭东;打好教会学生学习的基础[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兰祝刚 江承金;“网络学习天地”就是“随身课堂”[N];光明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颖;“学立方”今夏进军市场[N];福建日报;2012年
10 本报评论员;让新的学习理论成为响亮追求[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丽;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姚锐;关于技术与学习理论互动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阳红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课程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武丽志;基于学习理论的校园网学习支持服务设计[D];河北大学;2004年
4 周捷;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焦洪网;知识与能力一体化的实践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6 蒲倩;分布式认知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顾琳;“建构主义热”的冷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15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1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