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阈限与突破——教师专业合作的几个观念误区及其后续努力
本文选题:合作 + 专业合作 ; 参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对教师专业合作的认识误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认识不足,主观夸大了教师专业合作的难度;过度诠释,忽略了教师专业合作本身的限度;行政胁迫,罔顾教师的合作需求。突破认识上的阈限,是正确进行教师专业合作的观念前提。教师合作就根本而言,是源于学校教育本身的性质。虽然它越来越重要,但它并不能替代教师个体化的工作方式。行政力量在推动教师合作上起到作用,但不能罔顾教师内心的合作需求。在进行专业教师合作时,一方面要关注教师的合作意愿;另一方面,实践中还需要拓宽教师合作的网络形式。
[Abstract]: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eacher ' s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is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 lack of knowledge , exaggerating the difficulty of teacher ' s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 overinterpretation , ignoring teacher ' s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 administrative coercion , ignoring teacher ' s cooperative demand . Although i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 it is not a substitute for teacher ' s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0YJC880889)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邬志辉;钱俊华;欧阳海燕;;学校场域中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变迁与文化生成——以鞍山市钢都小学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徐丽华,吴文胜;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军;李明;;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段兆兵;;双向适应:渐进式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陈修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任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与反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4 张建雷;;试论学校建构学习型组织的价值意蕴——以学校组织变革为分析视角[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邢迎风;;校本研修网络化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高占伟;;《毛泽东诗词鉴赏与研究》课程的几点认知[J];才智;2010年13期
7 刘春波;;略论职业技术院校英语教与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养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杨晓艳;唐虢;;校本培训:背景透视和机制构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李福春;;试析我国教育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10 吕华;;从教育政策学视角看当代世界教育改革[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洪宇;;中国教育百年改革的经验教训[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方增泉;;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力推进教育创新[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3 任伟宁;;基于周边绩效理论的大学教师队伍管理策略探究[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4 方增泉;;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力推进教育创新[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韦立君;美国公立高中能力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玉洋;大学生德育社会化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慧;大连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惠萍;教研组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潘云芸;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研组建设之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哈琴;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盛毓;论学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觉及其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怡;推进幼儿园教师合作的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沈清松;伦理学理论与专业伦理教育[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董小燕,顾建民;专业伦理教育与高校德育改革[J];教育科学;2001年02期
3 高慎英;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3期
4 邬志辉;;学校改进的“本土化”与内生模式探索——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维度[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4期
5 王正平;美国教育职业伦理准则的研究、制定与演进[J];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06期
6 郝芳 ,李德林;教师个人理论:沟通与阻塞[J];中国教师;2003年03期
7 马云鹏;欧璐莎;金宝;;从双方合作到三方合作:学校改进模式新探索——以鞍山市铁东区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瑾瑜;吴冬华;;追寻课堂开放的实践真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陆宁宁;曾红;;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新视野[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9期
3 胡金芳;;建立共同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5期
4 彭贵州;彭飞;;析职教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08期
5 丁钢;教师的专业领导:专业团队计划[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10期
6 陈尚生;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方略[J];教育评论;2003年05期
7 郭朝红,王彬;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9期
8 支玖红;案例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杨沫辉,唐解珍;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秀英;跨省区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在萌动[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兰;;高职股份制专业合作的探索与实践[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3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新时期的立校之本[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4 ;以师为本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5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推动师生与学校持续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6 ;规范教学管理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7 ;搭建平台 科学引导 确保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健康持续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8 ;探索多元有效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9 ;高标准建设教师培训基地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10 ;创新机制 更新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 平 陈 蓉;成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喜逢甘霖[N];中国工商报;2005年
2 段文靖 魏群 熊小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合作发展需要政策支持[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记者李国涛 实习生陈丽媛;第八届全国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在衡中举行[N];衡水日报;2010年
4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6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郑礼志;凤冈信用合作与专业合作两翼齐飞[N];遵义日报;2010年
8 记者 刘波;小水果叫响大市场[N];恩施日报;2010年
9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10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周俊宏;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危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3 岳娟娟;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蔡京玉;行动研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大磊;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美华;技术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朱晓红;高校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胡惠闵;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于兰;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冠男;河北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慧;大连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尹雁;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跨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喻;新课程背景下重庆市合川区农村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之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志轲;一位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耿婵娟;基于关注阶段理论的初中熟手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艳;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1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7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