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论:现状、问题与发展
本文选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 范式论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05期
【摘要】: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中主要存在着研究取向论、人学范式论、文化范式论和社会学范式论等几种类型。按照库恩范式理论,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论存在着知识信念论证不足、价值主体不清、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不深入、忽视范例研究等问题,这些问题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尚处于"前范式学派"阶段。走进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应坚持的方向。
[Abstract]: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research orientation theory, humanism paradigm theory, cultural paradigm theory and sociological paradigm theory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the discipline paradig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Kuhn's paradigm theory, the existing paradigm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argumentation of knowledge belief, unclear subject of value, lack of thorough research on basic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nd neglect of paradigm study, etc. These problems indicate that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pre-paradigm school". Walking into the paradigm is the direction that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adhere to.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3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3JDSZK0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12期
2 陶磊;;批判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朱明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术规范问题探讨——以学术共同体为视角[J];理论观察;2010年05期
4 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5 戴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可能、现实与前景——以场域为基本视角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17期
6 陈荣荣;;应慎重提倡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7 郑忠梅;秦在东;;文化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范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05期
8 李辽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社会学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08期
9 周琪;;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08期
10 吴琼;;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胡丁慧;;库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在德育中的借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杨韬;;对科学发展的重新认识——构建中国科学大范式的探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郑媛媛;科技创新社会生成维度问题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光才;;中国学术制度建构的历史与现实境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定义问题[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03期
3 张奎良;物本·人本·以人为本[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4 袁贵仁;在2002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暑期研讨班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08期
5 周黎鸿;王淑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范畴论纲[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年08期
6 王智慧;;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基本存在方式[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詹先明;;“学术共同体”建设:学术规范、学术批评与学术创新[J];江苏高教;2009年03期
8 王 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J];开放时代;2001年12期
9 罗志田;学术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而非防弊——呼应王笛先生[J];开放时代;2002年02期
10 邓正来;学术规范化与学术环境的建构——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之合法性的质疑[J];开放时代;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爱妹;库恩的范式论与心理学的发展[J];江海学刊;2001年06期
2 郭本禹;科恩的科学范式论与心理科学革命[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杨莉萍;范式论对于心理学研究的双重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李万兵,刘勤攀;从心理学的科学性质上质疑《心理学将被逐出科学圣殿》[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王晓颖;屈蕾;;浅谈范式论对心理学的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3期
6 段碧花;;库恩的范式论对心理学的影响[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易棉阳;;经济转型与经济学范式转换——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学范式论争的回顾与前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陈祖芬;;界定与求证:档案学常规科学时期的范式论考察[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杨明明;;库恩科学观的唯物辩证法解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10 郑发祥;库恩范式论与心理学的文化转向[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恩久;;库恩的范式论及其在心理学革命上的有效性[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陈凡;傅畅梅;;“装置范式论”研究纲领的内在逻辑演进[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郭泽深;;论逻辑的必然性与逻辑的基础地位[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肖凌;李焰;;叙事治疗的哲学渊源[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吴岩;过渡时期的百科全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刘扬忠;新思路 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1年
3 杨建飞;科学哲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关联[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华 路;教育组织是什么呢?[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霄兵;受教育权主体范式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薛泉;宋人词选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陈俊杰;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杨建飞;科学哲学与西方经济学思想发展演化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4年
5 何建津;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开放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冯卫民;欧洲民族过程与欧洲一体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郝东升;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范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诗卉;基于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史观的批判与超越[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3 季岐卫;劳丹科学进步观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7年
4 宋明;心理学理论解释框架的解构与重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博;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6 吴云亚;国债收益率曲线及其波动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邓黎崇;范畴和范式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意义[D];长江大学;2012年
8 魏成宇;宫体传统与花间传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01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00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