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减负问题的虚拟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Abstract]:For many years, the problem of reducing the burden of education has been concerned by the majority of schools, families and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our country. However, many of the current measures to reduce the burden and its results are not ideal. The main reason for reducing the burden is that some measures and their supporting reasons are fictitiou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the burden, we should clarify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the burden, and on this basis, we can form the practical feasible concept and operational measures of reducing the burden.
【作者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鑫辉;人脑的结构·潜能·开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容中逵;;论教学活动特质的阶段属性——一个引发新矛盾且需再澄清的老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友祥;数学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邓友祥;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冠华;创造力的可教育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杨井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设置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李珂;暗示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的作用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4 赵欣欣;基于EEG的广告效果评估研究及其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陈士辉;脑电信号中参考信号的研究与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媛;改变教育观念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及课业负担的几点做法[J];山西教育;1995年06期
2 庄留青;抓好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J];镇江高专学报;1995年02期
3 老愚;;关心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9期
4 鲁林岳;;综合辩证论“减负”[J];民主;2007年07期
5 付宜红;;让减负成为每个教师的功课[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04期
6 ;暑假畅想[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0年06期
7 ;文摘[J];父母必读;1995年07期
8 褚远辉;试论减负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J];教育探索;2001年06期
9 姜丽华;中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的比较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褚远辉;;减负要讲科学性[J];上海教育;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惠莲;;谈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减负对策[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2 吴立军;;高中生厌学的心理分析与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陈金芳;黄楠森;;试论毛泽东的全面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义亭;;浅谈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于秀兰;;民办非学历教育学校发展瓶颈小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李雪松;;工科大学生情绪状况初步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新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改革[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永高;减负,需要从根上治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兴化市茅山中心校 郭德余;向管理要效益[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蒋凤;落实“八个严控”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N];毕节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苏婷;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岳娟红;走向优质均衡公平的教育[N];太原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丁国锋;全省2万多学校中有305所被通报[N];法制日报;2009年
8 伍加依;启东教育的“智慧转身”[N];江苏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沈祖芸;解决好素质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欣城;“禁补”不能止于发通知[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鲍英善;长春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8年
2 彭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卢锴锋;医学院大学生考试焦虑与主观课业负担和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香仪;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学习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丛彭彭;初中生学业压力、自主性动机与学业投入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佳;减负背景下家庭作业有效实施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86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18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