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从观念合法性到规则合法性——论近代中学训育部的出现与变革

发布时间:2018-08-23 19:21
【摘要】:近代中学训育部在1920年代初较为普遍地出现,至1930年代初,教导部又取代训育部成为一些中学新的训育组织。组织规模扩大和加强训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都不是中学"普遍"设置相应训育组织的根本原因。它只能从合法性影响的角度加以说明。与不同时期的政治结构密切关联,训育部最初出现主要是受观念合法性的影响,教导部的设置则主要受规则合法性影响。虽然,训育组织形式及其影响因素不同,但不同阶段中学的训育组织都存在趋同的现象。这也提醒我们以一种更为审慎的态度,思考当前有关学校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的讨论和探索。
[Abstract]:In the early 1920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placed the Department of discipline as a new organization in middle schools. The expansion of organizational scale and the practical need of strengthening discipline work are not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setting up corresponding discipline organizations in middle schools. It can only be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itimac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different periods, the initial appearance of the Department of discipline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legitimacy of ideas, while the setting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legitimacy of the rules. Although the form of discipline organiz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different, there is convergence of discipline organization in middle school in different stages. It also reminds us to think about the discuss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in a more prudent manner.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省"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教育行政体制研究”(12JYB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志善;;试论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兼与“双重任务”提法商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2 姜华;教育岂能成为暴利行业[J];班主任;2003年11期

3 叶丽英;;浅谈高中生心理障碍疏导的一些尝试[J];科学教育;2011年03期

4 李明堂;班级德育须用“情”[J];石油教育;2001年04期

5 ;上海:中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内在动力”[J];校长阅刊;2006年11期

6 王健;;浅析中学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7期

7 _5健;;娗娗我对个性全面v|展教育争娭的看法[J];人民教育;1956年09期

8 张鸿;;在中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爱满天下;2003年06期

9 吕游;;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当代中学教育的基石[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钟贻胜;;信息技术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J];内江科技;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斌贤;;“八年研究”始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陆梅;;浅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杨宗义;姚平子;刘重庆;黄煜烽;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我国在校青少年推理能力发展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荆世华;;从“教学做合一”到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5 李壮阔;李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和谐教育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继杰;;教育工作者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梁全进;;试论广西教育史的地方特色——编写《广西教育史》的一点认识兼论编写地方教育史的几个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杨光富;;美国“八年研究”的贡献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潘懋元;;素质教育思想的先驱——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覃钧;;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的信息素养[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樊曦;亚太地区:六千万儿童未能享受中学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校长 黄光成;大学与中学教育对接初探[N];光明日报;2001年

3 ;中学教育与“大学精神”[N];河北日报;2003年

4 北京35中校长 郝日达;对大学、中学教育衔接点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5 ;弃博考本值吗[N];中国审计报;2003年

6 严先溥;教育消费与效用背离[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邵馨莲;英国要选“超级神童”,这些孩子命运让人担忧[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谢辉;再创好成绩为市争光 关爱贫困生助力成才[N];保定日报;2008年

9 雷泓霈;唤回流失的“有理想的教育”[N];四川日报;2007年

10 张召鹏 本报记者 王胜昔;高中和大学教育如何衔接[N];河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NEVINCE BARNITH Aimé Constant Richard;推进信息通信技术融入普通中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励颖;面向中学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的设计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延芳;新时期中学信息化管理问题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周金鸿;从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与衔接[D];山东大学;2007年

5 吴战利;蔡元培中学教育思想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康桂阳;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尹文芬;心灵唤醒:人的自由精神的开掘[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敏;美国进阶先修课程项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大鹏;教育惩戒实施的问题和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廖冲绪;试论川陕苏区的普通教育(1932.12-1935.04)[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99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199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e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