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equilibrium of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county area,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must be changed fro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pu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relying on the exogenous development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elf-development ability. Th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main role of the school. On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different practical environments and values, endogenous equilibrium requires that schools be the main body of implementation, rely on their own resources and advantages, and realiz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rough cultivating their self-development ability.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研究”(10JZD0036)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内生视域下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SC12B024)
【分类号】:G5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筱峰,刘剑;内生增长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月刊;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辉;;村庄选举后的治理绩效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孟翔鹏;;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3 刘先春;邓嫣嫣;;学习型政党内源性发展的结构探析[J];长白学刊;2010年04期
4 徐祖荣;;社区治理以人为本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范进学;;中国法治建设之路: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整合[J];世纪论评;1997年Z1期
6 田毅鹏;韩丹;;东亚现代化的“特殊”与“一般”[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7 郭定平;;东亚儒家文化与民主转型:一种理论分析框架[J];复旦政治学评论;2010年00期
8 周毅;城市现代化与文化生活转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向征;;“发展”是新时期解放思想的着力点[J];桂海论丛;2008年03期
10 汤泽林;;发展型社会与成人高等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立周;发展型社会政策视野下的边疆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郑宝华;财政资源配置制度视野里的新农村建设主体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王鹏;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台湾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曾芸;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肖高;先进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构模型及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王晓广;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冲突论纲[D];吉林大学;2009年
9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闻待;论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声瑛;股市泡沫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史茹;当代我国民主建设的文化障碍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1年
3 张琼;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4 李楠;当代中西方学校德育比较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李伟军;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实态调查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莉;发展观对技术创新的塑成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7 杨春和;丽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二元化”现象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龙世华;跳出富饶的贫困[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于文杰;巴西政治现代化[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笑芳;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庄子银;新增长理论的兴起与知识经济的出现[J];经济评论;1999年06期
2 胡永远,杨胜刚;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J];经济评论;2003年03期
3 胡乃武,龙向东;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1年10期
4 杨继,杨卫;内生增长中的公共支出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3年05期
5 吴易风;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辨析[J];学术月刊;2003年02期
6 潘士远;知识、R&D与经济增长[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传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和原则[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施媛媛;郑友训;;回顾与反思: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十年之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3 肖月;吴琼;王学忠;;安徽新农村建设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J];理论建设;2009年03期
4 高洪;郑华;;科学发展观与玉溪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5 印华;;从教育政策伦理视角探讨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J];传承;2010年27期
6 李亚辉;闫帅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衡水市桃城区为例[J];学理论;2011年16期
7 曲铁华,马艳芬;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彭青;;从教育经费视角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李怀玉;;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分析[J];中州学刊;2010年04期
10 杨兆山,金金;建设“标准化学校”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操作平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翟静丽;;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行为失当的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亚君;高长波;;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5 张红;;性别视野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张德祥;;关于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思考[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工党鞍山市委: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N];友报;2009年
2 记者 安耀武;界首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N];安徽日报;2009年
3 记者 陈小艳;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董康;“三名一优”:助推泗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课程教材研究所 舜熙;义务教育怎样均衡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沈雪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N];南通日报;2011年
7 记者 焦玉;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N];天津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金姝;义务教育:向均衡发展迅跑[N];吉林日报;2011年
9 宋乃润 张克记 王智;泗洪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初显[N];江苏教育报;2011年
10 何会泽;冀州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N];衡水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坤;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令平;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9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艳;城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佳娟;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斯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承丽;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地方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5 吴海潮;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延文;临清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灵娥;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华明;广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谢铭;江阳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4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3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