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城镇化:内涵、要素与教育能为
[Abstract]:The national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emphasizes the human urbanization as the core. The urbanization of human beings has rich connotation, the strategic purpose emphasize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emphasizes the common spiri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core task is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task is to adjust the pattern of interests.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emphasizes integration rather than division and control. The factors of urbanization include five aspects: material resources, life style, behavior pattern, working ability and concept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urbanization. Basic education needs to face the future of urbanization, foster children to set up the idea of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ies.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old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Adult continuing education can focus on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times, focus on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migrant workers. Higher education needs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own advantag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vide high level management consulting services for the policy making of urbanization.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the process of human urbanization includes not only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but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cision makers and urban residents from "pathological urbanization" to "healthy urbanization". The promotion of human urbanization should adopt an inclusive stance of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common construction, rather than an attitude of dividing and exaggerating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机制研究”(13JZD043)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评世界银行新的“惠及贫困人口的农村发展战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马晓强;白永秀;韩锦绵;;论自然经济城市人、计划经济城市人向市场经济城市人的转变[J];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3 刘博;秦海霞;;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社会身份的缺失——对服务业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个案研究[J];青年研究;2008年12期
4 陆大道;宋林飞;任平;;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如何走向科学发展之路[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方辉振;黄科;;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是实现人的城镇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6 邬志辉;;大城市郊区义务教育的空间分异与治理机制[J];人民教育;2014年06期
7 肖金成;;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J];探索与争鸣;2013年11期
8 蓝宇蕴;都市村社共同体——有关农民城市化组织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Rural Labor Force Flow on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 Method Based on VEC Model[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7期
2 吴学琴;;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矩阵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吕明,方罗来;法治是基本环境 德治是根本策略——统治阶级意志实现的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张鹏;王婷;;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对重庆市开县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唐梅;;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转制社区及其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4期
6 黄敬宝;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以人力资本投资打破我国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怪圈[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5期
7 谢志岿;;村落如何终结?——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制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8 李志刚;于涛方;魏立华;张敏;;快速城市化下“转型社区”的社区转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9 王新;;城中村多元矛盾与冲突解决路径探索——以温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10 张妍;黄志龙;;中国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的再考察[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明爽;;城市化战略与政策取向分析[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黎斌;魏立华;;城中村村民与外来低收入租客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深圳市新西村老屋村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罗仁朝;王德;;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类型及其特征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雷茂民;刘维彬;郭永刚;;基于整合思想的“城中村”更新改造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重;周永章;;农村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及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规划为例[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白永秀;吴丰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区域差异性及政策取向[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7 陈世锋;;论智库在新城镇化所需之高端科普中的必要性[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黄丽君;付浩;;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城乡发展模式研究——以昆山市锦溪镇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9 林毅夫;刘培林;;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效率的关系[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2期(总第6期)[C];2003年
10 李怀;;地方政府“组织化动员”失效的制度逻辑——对“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的个案观察[A];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新;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群体冲突[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7 唐梅;城市化进程中转制民族社区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君平;西方近代以来“法权人格”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爱荣;论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谭承友;税收权力论纲[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娴;来沪人员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素;对我国取消强制婚检的伦理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迎新;“奥林匹斯山的圣火”[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燕青;转型期我国宗教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政府处置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婷婷;中国小城镇金融服务发展动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翟辉;“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文婧;论国际私法的人类共同利益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黄潇;再分配、承认与代表权——弗雷泽正义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思斌;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申兵;;“十二五”时期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及其分担机制构建——以跨省农民工集中流入地区宁波市为案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1期
3 沈建法;中国城市化趋势、模式与战略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年03期
4 于泓;DaVidoff的倡导性城市规划理论[J];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01期
5 徐绍史;;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2013年6月26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3年04期
6 赵盂营,王思斌;走向善治与重建社会资本─—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目标模式的理论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7 周一星;;关于我国城镇化的几个问题[J];经济地理;1984年02期
8 周其仁;;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J];经济学(季刊);2004年04期
9 邬志辉;;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形态与制度突破[J];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10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金三林;[N];学习时报;2011年
2 储著胜;[N];证券时报;2013年
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研究”课题组成员 湖南商学院博士 刘兴云;[N];光明日报;2013年
4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王大伟;[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本文编号:2247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4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