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建构学习的多样性

发布时间:2018-10-07 20:21
【摘要】:教育目的之一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并推动个体累加真理。累加另一个,意味着产生了差异。各种观念或真理并存时,合而不同是其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构成了一个以复调为基础的意识世界,多样性是这些差异的连接方式。学习的多样性理论主张,应该从个体意识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这样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和思想。为此,在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中所观察到的学生以主体意识重构学习活动这一事实说明,不是我们认为学生应该如何学和学什么,而是他们决定应该如何学和学什么。对话是推动观念累加的有效途径,对话将多样性从抽象目标转变为教育实践。
[Abstract]:One of the aims of education is to change one's ideas and promote the individual to accumulate truth. Adding another means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When a variety of ideas or truths coexist, the combination and difference is a form of its existence, which constitutes a world of consciousness based on polyphony. Diversity is the connection of these differences. The theory of diversity in learning argues that the world should be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so that there will be different kinds of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and ideas. Therefore, the fact that students reconstruct their learning activities with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is not what we think students should learn and what they should learn, but they decide how to learn and what they should learn. Dialogu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accumulation of ideas. It transforms diversity from abstract goal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的相互启发原理和多样性学习理论研究”(课题批准号:BCA100021)核心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晓东;;校际协作学习相互启发的原理及其教育价值[J];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2 耿百峰;杨东东;;误构与差异——利奥塔论后现代知识合法化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黄一玲;;解读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理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4 李衍柱;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J];文史哲;2001年02期

5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1期

6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效果的质的分析(下)[J];中小学电教;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晓晶;徐晓东;;影响校际协作学习的因素探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钱国富,林丽;开放期刊(Open Journals)及其影响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5年01期

3 翁佳;郑建明;;关于信息化测度中信息资源相关指标的理论探讨[J];图书与情报;2007年01期

4 傅荣贤;;信息生态学研究的两个基本路径及其反思[J];图书与情报;2010年04期

5 闫继芬;王鹏;;文化及思维的碰撞与实现——《旗与歌——在北大的六次对话》的启示[J];长城;2009年02期

6 计宏亮;黄友生;;对网络交往中个性异化的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4期

7 董伟;;技术创新合作的复杂性:必要性与不确定性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林书兵;徐晓东;车伟坚;;远程合作学习项目的发展回顾与模式总结[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0期

9 林书兵;徐晓东;;基于知识觉知的CSCL交互活动工具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10 杨刚;徐晓东;王英彦;;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模型研究及其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方群;邢程;;网络环境下融入情商元素的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2 顾明亮;魏明生;马勇;;高校校际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合作模式研究[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赖彦;新闻话语对话性的文本分析与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5 杨仁厚;信息化发展效应的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高波;我国政府传播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慧;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中的人物和形象构造[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玉屏;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明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娟;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黎莉;信息屏障与农村社会稳定[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游梦潇;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常婷婷;公共危机管理信息公开制度的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灵希;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创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贺郁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东;浅析ThinkQuest的教育意义和价值[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2期

2 王晓升;科学知识和叙事知识及其关系——利奥塔对后现代知识状况的分析及其启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3 余碧平;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论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汪堂家;利奥达与“后现代”概念的哲学诠释[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陈志良;余乃忠;;利奥塔后现代叙事的四大悖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刘玮;;后现代主义大师利奥塔思想的内在矛盾[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7 扈中平;;教育何以能关涉人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8 耿百峰;杨东东;;误构与差异——利奥塔论后现代知识合法化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褚雷;;后现代视野下的通识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3期

10 郭锂;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开展方法与策略——对综合学习网络课程开展效果的质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马,冯伯森;试论学生的主体意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源良佐;在一定条件下学习活动的消极作用[J];教育导刊;1983年04期

3 彭文晓;关于教育“培养人”的思考[J];前沿;2004年08期

4 ;学习活动的理论[J];全球教育展望;1989年04期

5 胡菲;严黎炜;钱正华;王石;;学习活动有效性的观察与思考[J];现代教学;2009年09期

6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向“人民的好校长”包全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J];辽宁教育;2000年Z2期

7 ;省教育厅通知认真贯彻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向覃申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J];湖南教育;1984年01期

8 ;学习活动与通信手段[J];上海教育科研;1982年06期

9 更生;学习活动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试述达维多夫的学习活动理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10 朱秀德 ,王绍玉;教学思想的两个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秀杰;;教师角色转变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陈天勇;;自我监控于学生的课堂学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艳红;;研究性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4 梁恩荣;;是什么使他们成为活跃公民?(汇报香港教育学院6月9日及10日两岸四地研讨会)[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桂儒;陈佳丽;;学习活动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与训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陈强;郭寿生;;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学习学”思想初探[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于欣;;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知识的海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黎加厚;;教育技术如何迎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了我们民族的嘱托[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勤;邱建华;;人·生命·生活·生成——关于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让学习活动贴近大众[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本报评论员;培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N];天津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张莞昀;校园涌动学习十七大精神热潮[N];新清华;2007年

4 缪梅华;谈“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5 本报记者 秦声;为了贫困山乡的希望[N];贵州民族报;2010年

6 临泽县平川学区 窦长录;阅读教学是自主学习优势发挥的主“阵地”[N];张掖日报;2005年

7 通讯员 周曙明 孙彩霞;积极开展多形式教育 努力创建学习型社区[N];东方城乡报;2007年

8 ;尼玛在学校掀起了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潮[N];那曲报;2009年

9 记者 李文亭;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王茂华学习活动[N];江西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赛音巴雅尔;州直教育系统首批参学单位学习活动进展各显特色[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雨强;开放题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仕东;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苏醒;同辈支持对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2 高蓉蓉;PBL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平;基于LAMS的网络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余东先;网上学习活动设计的现状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宁;基于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建平;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居长华;基于冗余原则的多媒体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8 蓝孝帅;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进华;师范大学生学习拖延特点及其团体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10 汤华;基于IMS LD的协作学习建模[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55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55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d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