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嵌入性:我国地方教育政策转移的一种解释框架
[Abstract]:"embeddednes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types: political embeddedness,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cognitive embeddedness, cultural embeddedness,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nd technological embeddednes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al policy transfer lies in its ability to "embed" specific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legal and cultural structures,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s much "overlapping knowledge" between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explanation frame of "compound embeddedness", the transfer of local education policy is the dynamic coupling process of realizing "compound embeddedness".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al public policy transfer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embeddedness of policy transfer to a great extent.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政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HEUCF142210) 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HEUSZB1410)
【分类号】:G5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丘海雄;于永慧;;嵌入性与根植性——产业集群研究中两个概念的辨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 杨雪冬;;制度移植与本土实践:以立法听证为个案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程方平;中国部分地区实行教育券制度的现象、问题及相关争论[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07期
4 吴华,薛兆丰,艾萨克;中国“教育券”实践的现状、问题与前景[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2期
5 庄西真;;地方政府教育治理模式改革分析:嵌入性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21期
6 符平;;“嵌入性”:两种取向及其分歧[J];社会学研究;2009年05期
7 何江;全球化视野中的公共政策移植[J];新视野;2005年03期
8 张晓冰;;从“教育券”的推行到“委托管理”学校——湖北省监利县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21期
9 刘雪明;钟莉;;公共政策有效转移的促进策略[J];行政论坛;2011年02期
10 贺武华;邹小斌;;中国教育券本土化转向:实践变通与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燕;;关于政策后续性评价的一些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朱松岭;陈星;;“大陆台商”的非植根性状态与植根性趋势——基于新经济社会学视角的审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陈学飞;;理想导向型的政策制定——“985工程”政策过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4 陈学飞;茶世俊;;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5 刘妍;;基于研究的教育政策制定过程——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政策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6 杨成虎;;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初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7 张海柱;;信念与政策变迁:倡导联盟框架的应用——以中国婚检政策变迁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李振;纪洵;;多源流分析框架下公共政策的制定——以新《个人所得税法》的出台过程为例[J];沧桑;2007年04期
9 王同昭;崔山磊;;制度创新与制度移植的实证分析——“苏南模式”对西部开发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3期
10 张磊;缪媛;;引入公共政策过程的城市设计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强;;西方政策企业家研究:概念、视角与模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继同;;公共财政过程分析与政府预算核心地位[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谢来位;;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华兵;;政策过程理论回顾与展望——文献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礼鑫;朱勤军;;政策过程的研究途径与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研究——从政治科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出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海龙;;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社会资本构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新维度[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杜兴洋;田进;;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政策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冯锋;程溪;;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政策转移的反思与建构[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华兵;;政策过程理论与中国经验[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高秦伟;;政策实现与行政法[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高映红;基于核心企业的集群网络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建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健;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执行成本视阈中的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郭旭杰;变迁与重构:乡镇政府治理与乡村权力嵌入互动的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3 尹昕明;吉安市小规模纳税人税务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杨涛;地方政府实践驱动下门户城市的空间发展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剑;总体规划制定中城市政府行为的政策分析[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6 林琼英;美国补助艺术的体制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李腾达;关于教师参与教育政策决策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峗;教育政策评价分析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反思[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玮;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市场化运行的嵌入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瑜;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中国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怀新,应起翔;哥伦比亚教育券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贺武华;教育券在中国实践的再认识[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3 庄晋财;企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其政策含义[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0期
4 赵蓓;嵌入性与产业群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分析框架[J];东南学术;2004年06期
5 王缉慈,王可;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J];地理研究;1999年04期
6 王缉慈;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4期
7 冯锋;程溪;;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政策转移的反思与建构[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3期
8 刘丽红;浙江长兴教育券的实践、影响及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王永龙,郑胜利;台商投资从集聚到集群的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2002年09期
10 吴晓莉,黄芳;教育券计划应该缓行[J];江苏高教;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蒙宇;核心竞争力与金融企业文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立华;安迎春;;当代农村教育政策的再省察[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曲正伟;;论我国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利益主体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23期
3 赖秀龙;;德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11期
4 邹琪;;公平视角下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邵彩玲;贾立平;李亚青;;教育政策视角下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困境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年03期
6 范国强;;美国近现代重大教育政策与综合国力提升关系考论[J];中州学刊;2010年03期
7 蒋园园;;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多维度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8期
8 李敏;;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浅析及对策[J];中小学校长;2009年11期
9 雷万鹏;陈贵宝;;论农村代课教师的分流政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陈伟强;;理性与道义:代课教师清退政策的理想与现实[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成斌;;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中地方与国家的衔接——以浙江省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教师2011年参加学术会议[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3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田静;施江滨;;美国教育政策中“农村”概念界定的应用与问题[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熊亚;;解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9 秦行音;;英国工党教育政策的简要历史变化及新工党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冯永庆;;试论教育在构建和谐垦区中的地位和作用[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明熹;公平: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葛洪才;以公平理念审视教育政策[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贺春兰;关心现实问题、关怀弱势群体、关注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教育政策选择的重点与难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朱四倍;择校考量政府教育政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杨金溪;“最猛教育政策”能否影响全国[N];中国财经报;2007年
7 王柏玲 何连弟 姜澎;以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N];文汇报;2000年
8 孙霄兵;农村教育政策的弱势局面开始改变[N];人民日报;2007年
9 朱金花;公平视角下教育政策理念转向[N];吉林日报;2005年
10 邓聿文;谁制造了中国的教育差距[N];友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举;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冉源懋;从隐性生存走向软性治理[D];西南大学;2013年
5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全力;国家教育政策对基层教育管理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8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细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宋娟;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建军;伦理视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樊凌衡;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及其对中国教育政策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柯政;地方政府的课程政策执行行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巧云;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10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35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33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