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人才呼唤教学方法大变革
本文关键词:培养创新人才呼唤教学方法大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理性思考
CHINAHIGHEREDUCATION
培养创新人才呼唤教学方法大变革
◆郭广生/李庆丰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大学的永恒目标与追求,这一点在当前中国的大学改革与发展中尤显重要。在影响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的各因素中,教师、课程、学生是三大基础因素。其中,教师如何教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中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教学方法千篇一律、陈旧落后,成为阻碍大学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顽疾,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人格的创新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范围、大力度变革传统教学方法,是破解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或者说,教学方法大变革应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一、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教学方法之困境
近几年来,虽然高教领域也一直在大力倡导现代教学方法,但形势不容乐观,传统教学方法依然流行于当前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现在的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跟几十年前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当前大学教学方法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填鸭式、灌输式课堂教学依然较为普遍。课堂讲授是最古老但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应该说,作为一种留传至今还依然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自然有其优势。教师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从而使其耗时虽低,但效益很高。在当前高校主要还以是否完成教学计划和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评价标准时,特别受教师欢迎;但在讲授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运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也就非常容易把课堂讲授变成“满堂灌”,讲授法也就变成了单纯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法了,因而这样的课堂教学又往往受到的责难最多,因为它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感受是:对课堂教学“意见较多”、甚至“不满”两项合计占80.7%;“灌输式”教学方法占据支配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单调死板,每堂课都是教师“一讲到底”;“目前的教学过分强调灌输知识,学生摆脱不了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状况;有的学生担心“长此下去,一届一届这么教,什么时候是个头”。在一些新建院
校或“专升本”院校中,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学生反映“老师把课本上的转化到口头上,把口头上的又搬到黑板上或
PPT上,把学习的兴趣都给弄没了”。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
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
大一教育上的“失范”与“失落”。从过程考察,作为衔接中学的大学一年级学习质量如何,是影响整个本科教育质量极为关键的阶段。从教育类型看,中小学教育属基础教育范畴,其教育模式带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试性,以应试为根本目标的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很多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求异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其学习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学习和复习进度基本由教师调控,兴趣爱好很少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张扬;大学教育属专业教育范畴,学习信息量大、速度快,,更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与学的模式具有较大差异的两种教育类型中如何顺利转换,如何从大学入学开始就树立起牢固的专业学习理想,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意识,培养专业学习方法和习惯,就成为大学一年级教育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据调查,对大学学习方式而言,大一学生中有35.4%的学生认为大学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多了;有39.4%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符合”和“较符合”“我不会安排时间,学习无紧迫感”这一状况,有
21.4%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对大学教师的上课方式而言,
大一新生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只占30%、“一般”占
53.4%;学生对老师上课感受中,“老师讲得一般,不如自己
看书有收获”占43.0%,比例最高;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真正认为自己喜欢这个专业的大一学生只占28.5%,
53.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24.5%的学生认为“由于对专
业课不感兴趣,我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对专业学习不了解、学习方法不适应和兴趣动机缺乏,易造成大一新生学习上的“失范”,进而掉进“失落”的深渊。如果新生没能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模式转变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后续三年的学习生活和教育质量。
以教学方法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专业化培训“缺位”。据有关研究,在年龄层次上,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成为高
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7
本文关键词:培养创新人才呼唤教学方法大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3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