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的教育报国探索
【作者单位】: 西安翻译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梦实现的历史逻辑与社会心理基础分析,编号:13ZGM005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斌;;学术自由与制度保障——以中央研究院为例[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2 郑素燕;;1949年前张其昀的人际网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宋曲霞;;1948年前后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刘海军;;国民政府战时公费教育制的创立及其成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5 郑素燕;;1949年前张其昀的人际网络[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常艳芳;王可刚;;论公共视野下大学与大学人的使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高泳源;竺可桢与人口问题[J];地理研究;1991年01期
8 曾华;;大学校长的二重特征:身份与人格魅力[J];纺织教育;2008年06期
9 吴静;;竺可桢在浙江大学的教育思想实践述评[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10 郭世杰;;从科学到工业的开路先锋——对侯德榜和孙学悟的科学观、工业观以及“永久黄”团体中人才群体的考察[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4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欧阳哲生;;丁文江与中国近代科技事业[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剑;;“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推展科学事业的一生[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3 王奇生;;战时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以西南联大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莫子刚;贵州企业公司研究(1939-1949)[D];四川大学;2005年
6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何方昱;“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郑志峰;重建社会重心:战后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研究(1945-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衡朝阳;中共党史研究的新文献与新视域(1978-2008)[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广明;组织社会学视域中的大学边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珊;战时大后方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成杰;抗战时期国统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袁恒谦;竺可桢生态环境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康建武;民国时期竺可桢的政治态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钊;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方针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王蕾;论美国霸权主义的延拓[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党彦虹;抗战时期高校内迁与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D];西北大学;2004年
8 曹永昕;竺可桢大学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黄镇;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会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王朝辉;抗战时期的高校学生救济[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小撑;毛学斌;丁文雅;;高校涉农学科服务地方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以浙江大学涉农学科服务地方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9期
2 刘秀英;;新闻月评[J];少年儿童研究;2014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545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54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