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08:36
【摘要】: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心境的动态平衡模型。该模型的主要思想强调了个体在具有相对稳定心境主基调的基础上,其心境会由于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波动,由于机体调节适应机制和相对稳定人格特质的影响,在一定的时间里又使得心境从其偏离态返回到相对平衡态,甚至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个体偏离心境平衡态的幅度、速率、以及频率会由于个体的稳定人格特质和生理机制的差异而不同。 在动态平衡模型的思想指导下,我们考察了青少年,主要是初中、高中、大学三个年龄段青少年的心境主基调(包括积极心境、消极心境)特征,以及与心境相关的感情强度、心理弹性、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调节策略的使用特点及其发展特点。在了解青少年心境主基调的基础上,我们连续对青少年追踪28天,运用动态系统理论的频率分析方法考察了青少年的心境波动幅度、波动频率以及波动周期特点,同时也考察了青少年心境在一天内、一周内、一月内的心境波动规律及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也考察了人格特质与心境基调以及心境波动特点之间的关系。为了了解调节策略对青少年心境波动的影响,我们采用主观报告和生理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室里利用自编情绪诱发软件对真实情境进行模拟,从而对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调节策略对青少年心境及其波动进行了考察,同时用RSA或HF、LF/HF指标考察了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交感与副交感的平衡对心境的调控作用。 结果我们发现青少年的心境主基调是稍微偏向积极的状态,随年龄增长,这个主基调呈现下降趋势,同时感情强度、心理弹性呈下降趋势。在心境波动动态属性方面,初中同学的心境波动幅度高于大学生,女同学的心境波动频率高于男同学。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心境波动周期为7天和28天,在一天内的心境波动中,积极心境在中午某个时段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而消极心境一天内的波动趋势则是从早上到晚上呈现递增趋势。从周一到周日,心境波动呈现出类似正弦波的趋势。初中同学明显的表现出“blue Monday”效应,而大学生则没有明确的显现出这个现象。 在情绪调节策略对心境的影响上,认知重评策略显著降低了消极心境体验,且HF值相对较高,而表达抑制策略没有降低消极心境体验,HF却较低。在LF/HF值上,表达抑制组同时显著低于认知重评组和不调节组。表达抑制策略和认知重评策略无论是在体验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初中生和高中生显然对调节策略的理解和利用它来进行调节的能力相对大学生来说较差。 本研究也同时发现人格特质与心境体验、感情强度、心理弹性、心境波动频率、调节策略使用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44.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改;;大学生日常情绪变化性的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2 陈宁;;青少年情绪的发展[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田丽丽;;高中生学校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基于日重现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5期

4 司秀玲;;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研究[J];校园心理;2012年03期

5 王巍;王志良;郑思仪;谷学静;;人机交互中的个性化情感模型[J];智能系统学报;2010年01期

6 李晔;王利刚;周文娇;高文斌;;中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与愤怒[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芳;情绪一致性记忆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改;情绪反应的动力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艳;青少年早期日常情绪体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建飞;不同同一性地位初中生的情绪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5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675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