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研究表明男生数学成绩优于女生,英国学生成绩性别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朝;;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性别差异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23期
2 王志茹;;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策略运用的性别差异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祝伟;王建梁;;焦虑的性别差异对美国考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探析[J];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12期
4 郭玲玲;;网络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山东电大学报;2008年04期
5 赵云龙;赵建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的Meta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J.斯托卡德;陶浣新;;教育中的性别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1988年05期
7 陈红霞;;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性别研究[J];青年探索;2006年06期
8 张朝;;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8期
9 朱红;李杰;刘安波;;高中生恋爱与性心理的性别差异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10 韦油亮;康钊;;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的性别与年级差异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雯;;性别差异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陶晓丽;谢超香;孙晓青;陶维东;;初中学生人格类型对心理旋转能力性别差异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曹立人;邱宏;;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现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潘楠;尹秀忠;柴慧敏;汪丽君;;高考前普通高中考生心理调查[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徐云;方琳;;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小学生数学焦虑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张婷婷;;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邓林园;方晓义;程虹娟;高晶;;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其满意度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游志麒;李晓军;田嫒;吕玲;陈欢欢;;大学生压力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祝学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心态影响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张河川;;未婚青年性别认同与心理健康及性KAP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萍陈伟玲;当女孩遇到数学[N];中国妇女报;2002年
2 凌菲;学习与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02年
3 徐新明;音乐提高儿童数学成绩[N];中国环境报;2000年
4 程岗;美国不再限制男女分班教学[N];中国妇女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张荼縻 实习生 赵远智 吴洪彦 罗茸茸;报名考教师,“女多男少”[N];遵义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茂;掉队的学生少了[N];中国教师报;2009年
7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显效[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李希贵;唤醒校园里沉睡的数据[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虹 实习生 岳川;男孩需要拯救吗[N];四川日报;2005年
10 记者 李海涛;月捐100元给贫困地区儿童加餐[N];农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亮;青少年早期的同伴侵害:发展轨迹、相关因素及性别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桂荣;中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白琼英;青少年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信仰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4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开宇;外出务工家庭子女教育决策机制及其政策内涵[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6 王娥蕊;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发展特点及教育促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8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秀娜;影响高中女生数学成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纵瑞雪;男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心理源动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晶晶;大学生对恋人间由谎言引发冲突的态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新燕;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群体中的性别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井云;高一学生数学成就目标定向与数学学习焦虑、总体满意感以及数学成绩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玲玲;学习风格与在线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向虹;大学生性的双重标准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张丹;教师的性别差异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于笋;大连市农村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冬梅;初中生常用统计图理解能力男女生差异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8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71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