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思想与教化——教育视域中的宋代生活伦理同一性的确立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陶有浩;二程变法思想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陈峰;都部署与北宋武将地位的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肖建新;南宋绍熙内禅钩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霍建瑜;;执“竹竿子”者称谓及服饰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春生;区域政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珠三角农村村治变迁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李小光;生死超越与人间关怀[D];四川大学;2002年
6 徐东来;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双;吕夷简与宋仁宗前期政治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戴建生;工业化进程中的村庄精英——江村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吴淼;规划性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乡村民主选举实践——以湖南B村第四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湛艳伦;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权力:一个乡(镇)视角的透视——以湖南合镇及白村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赵莉;唐代女冠诗人及其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史海娜;秦汉神仙方士文化的神学化与儒学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祝影;文化视野中的城乡发展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世界;当代中国村级治理变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聂启元;当前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潘煦;;解读《玛牧特依》——基于道德哲学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群忠;;“生活伦理”论[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李兰芬;;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德性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王谨;;《周礼》的“官教”思想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黄启后;;诚信——人际之本[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培德;;《大戴礼记》之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培德;;《周礼》之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余治平;;儒家责己与责人的道德要求[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巧利;;略论中国古代的“孝”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谢权中;;继承孝道美德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何方生;;孝道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初探[A];老年学论文集(六)[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熊春锦;礼德是救援心灵的火炬[N];农民日报;2007年
2 姜健;向人生的储蓄罐投个“孝”[N];中国妇女报;2006年
3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 姜虹;“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之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铁芳;生命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薛晓阳;希望与命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曹润生;论世界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邓子纲;儒家耕读传家思想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桂花;德性与教化[D];南昌大学;2005年
3 刘晓满;汉代忠德教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周将军;从教化到拯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汤琳;宋代女性伦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王丽娟;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肖钦;宋代商业行会道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8 姚迪辉;宋代家训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9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75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