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课程研究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G423.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概况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框架
第一章 整体课程的兴起
一、 整体课程的兴起背景
(一) 整体范式的诞生
(二) 课程领域的危机
二、 整体课程的基本界定
(一) 相关概念的内涵
(二) 整体课程的特征
第二章 整体课程的历史考察
一、 古代的整体课程观
(一)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整体课程观
(二) 对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整体课程观的基本认识
二、 近代的整体课程观
(一) 卢梭的整体课程观
(二) 对卢梭的整体课程观的基本认识
三、 现代的整体课程思想
(一) 杜威的整体课程观
(二) 对杜威的整体课程观的基本认识
第三章 整体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 整体课程的哲学基础
(一) 永恒主义哲学
(二) 怀特海的有机哲学
二、 整体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一) 超个人心理学
(二) 灵商理论
三、 整体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一) 深生态学
(二) 女权主义思想
(三) 土著世界观
第四章 整体课程的具体主张
一、 尊重整体的儿童
(一) 整体儿童的肖像
(二) 整体儿童的抚育
二、 重视艺术的价值
(一) 艺术的作用
(二) 艺术的改造
三、 推行整体的学习
(一) 整体学习的内涵
(二) 整体学习的要点
四、 培养整体的教师
(一) 整体教师的特征
(二) 整体教师的培养
第五章 整体课程研究的评价
一、 整体课程研究的突破
(一) 反对实利主义,转向对意义的寻求
(二) 反对分离,坚持课程的泛关系性特征
(三) 反对机械化,赋予课程创造的品格
(四) 反对唯理性,恢复课程的超验品质
二、 西方整体课程研究的局限
(一) 理论泛化,缺乏存在的完整感
(二) 以“主义”的方式定义自身,有陷入孤立的危险
(三) 理论的理想色彩浓重,带有救世主式的品质
(四) 缺乏与当代其他课程理论的深入交流
结语: 来自东方哲学的启示
一、 儒家整体观与课程
(一) 儒家整体观
(二) 儒家整体观的课程意义
二、 道家整体观与课程
(一) 道家整体观
(二) 道家整体观的课程意义
三、 佛家整体观与课程
(一) 佛家整体观
(二) 佛家整体观的课程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岳刚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东海;全人教育思潮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于晓东;整体性体育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鸿;教师教学知识的统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董云;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桂勇;华德福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其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戴天骄;哈尔滨体育学院啦啦操课程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
2 裴英兰;延边朝鲜族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周静娴;珍视学生生命存在的高校课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谢英军;高等音乐院校本科双排键电子琴专业课程构建[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5 张成涛;整体教育视野下成人教育课程观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永红;“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在体育教育专业散打普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王明国;山东省X县村级小学教师学历、工作、生活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德红;小学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5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85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