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体系分野与制度协同——论“督评对接”及其实现

发布时间:2021-06-13 12:37
  在教育治理新常态下,"督导评价与社会评价交汇对接"不是"社会评教育"中的伪命题。"督"与"评"虽存在分野,但两者实行对接有其政策和理论依据。"督评对接"的实质是两种评价的功能对接和力量整合,融合形成教育评价的"第三方"机制。管办评分离与教育督导制度具有共时性特征,协同和独立是"督评对接"的制度条件。根据协同理论,实现"督评对接"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厘清督与评的职能边界、序参变量、功能结构,形成制度协同机制和对接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2018,38(Z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督评对接”的内涵及意义
    (一) “督导评价”与“社会评价”之分野
    (二) “督评对接”的内涵
    (三) “督评对接”的现实意义
二、“督评对接”的理论认识问题
    (一) “督评对接”不是“社会评教育”中的伪命题
    (二) “督导机构”与“社会组织”同属于“教育中介组织”
    (三) 管办评分离与教育督导制度具有共时性
    (四) 协同和独立是“督评对接”的制度依赖
三、基于制度协同的“督评对接”实现方式
    (一) 创设协同条件:处理督评序参变量, 调控对接协同行为
    (二) 遵循协同原理:分析督评功能结构, 激发对接力量组合
    (三) 探索协同策略:设计督评交汇架构, 求解对接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督导工作述评[J]. 赖配根.  人民教育. 2017(19)
[2]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问题分析[J]. 宋忠芳.  中国成人教育. 2016(18)
[3]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时代价值与改革路向[J]. 史华楠.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01)
[4]地方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改革应从依附走向独立[J]. 乐毅.  中国教育学刊. 2015(02)
[5]创新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 刘延东.  中国农村教育. 2012(11)
[6]基于协同理论的生物产业发展系统分析[J]. 赵丽丹.  统计与决策. 2011(04)
[7]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J]. 白列湖.  甘肃社会科学. 2007(05)
[8]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建设[J]. 张明.  社会. 2001(08)



本文编号:3227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27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6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