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中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5-01 08:05

  本文关键词:《大学》中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是传统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在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方面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融入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规范之中。可以说《大学》是我国人文世界的精神土壤,对我们整个民族和国家,以及每一个人的价值都非同一般。《大学》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纲领”和“八条目”。“大学之道”有三大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我国古代十五岁以上的人“大学”阶段必须学习的道理。作为德育目标,“三纲领”具有层次性、衔接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大学》提出了实施“三纲领”的八个具体步骤,即“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不仅是实现“三纲领”的步骤,而且八个条目之间也有着内在的逻辑性。“三纲领”是目的,“八条目”是方法,全文围绕“三纲领”展开,通过“八条目”来实现三大目标。《大学》强调要把“修身”作为根本,从自身开始,用道德与教化的力量影响和感化他人,最终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修身的必经阶段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内圣的根本,修身后才会产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良好效果,这是外王的表现。 《大学》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但它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我们现在的发展仍然具有普遍和永恒的价值,特别是其中以“三纲领”和“八条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向我们展现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和现实意义,这些德育思想体系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要用客观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大学》中德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学校在德育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思想道德及主流价值是健康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面对不同的价值体系和西方文化的社会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德育内容、德育目标和德育方法上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所以,我国当代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离不开对这些德育理念和方法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对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更好的把《大学》中德育理念应用到学校德育的具体工作中,对于优化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完善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任务,改进学校德育的方法和途径,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大学》 大学之道 德育 传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导论11-15
  • 一、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11-13
  • (一) 选题的背景11-12
  • (二) 研究的意义12-13
  • 二、 研究现状13-15
  • 第一章 《大学》德育理念的目标15-23
  • 一、 《大学》德育目标之“明明德”15-17
  • (一) “明明德”的内涵15-16
  • (二) 以自我启蒙为核心16-17
  • (三) “明明德”的具体要求17
  • 二、 《大学》德育目标之“亲民”17-19
  • (一) “亲民”的内涵18
  • (二) 以推己及人为核心18
  • (三) “亲”“新”之辩18-19
  • 三、 《大学》德育目标之“止于至善”19-21
  • (一) “止于至善”的内涵19-20
  • (二) 达到以“善”为核心的完善境界20-21
  • 四、 《大学》德育目标的特点21-23
  • (一) 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与衔接性21
  • (二) 德育目标的可操作性21-23
  • 第二章 《大学》中达到德育目标的途径23-31
  • 一、 “格物”、“致知”23-24
  • (一) “格物”、“致知”的内涵23-24
  • (二) 为学之道:落到实处24
  • 二、 “诚意”、“正心”24-25
  • (一) 立身之本:真诚做人24-25
  • (二) 正心之道:以理驭情25
  • 三、 “修身”、“齐家”25-26
  • (一) 内圣之道:重在修身25-26
  • (二) 齐家之道:克服偏见26
  • 四、 “治国”、“平天下”26-28
  • (一) 治国之道:修身齐家26-27
  • (二) 以德治国方能“平天下”27-28
  • 五、 《大学》中实现德育目标的具体方法28-31
  • (一) 从“格物”“致知”开始德育的方法28
  • (二) 以“慎独”来达到诚意正心的方法28
  • (三) 重视榜样的作用28-29
  • (四) 注重推己及人的原则29
  • (五) 重视德育的亲身践行29-31
  • 第三章 《大学》中德育思想的特色及其价值评析31-37
  • 一、 《大学》中德育思想的特色31-32
  • (一) 目标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31
  • (二) 方法的多样性和传承性31-32
  • (三) 途径的知行合一和以行为本32
  • (四) 本质上着重强调以修身为本32
  • 二、 《大学》中德育思想的积极意义32-35
  • (一) 以修身为本的理念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33-34
  • (二) 追求“内圣外王”的完美人格,对我们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34
  • (三) 《大学》中人文精神的永恒价值34-35
  • 三、 《大学》中德育思想的局限35-37
  • (一) 过分强调道德的作用35-36
  • (二) 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为目的36-37
  • 第四章 《大学》中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的价值37-45
  • 一、 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7-38
  • (一) 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与针对性37
  • (二) 德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缺乏时代性37-38
  • (三) 德育方法单一陈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38
  • 二、 当代学校德育继承《大学》中德育思想的必要性38-39
  • (一) 改变当前学校德育状况的客观要求38-39
  • (二) 建设中国特色学校德育的必然要求39
  • (三) 增强我国学校德育成效的重要途径39
  • 三、 《大学》中德育思想对当代学校德育的启示39-45
  • (一) 借鉴《大学》理想人格思想,优化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40-41
  • (二) 借鉴《大学》中的德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任务41-42
  • (三) 借鉴《大学》中的德育方法,改进学校德育的方式和途径42-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亚斐;“明明德”与生活——论“大学之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陈玲;;《大学》之要旨:三纲八目[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刘健;邹晓平;;《大学》与大学之道[J];高教探索;2010年05期

4 邓国元;;“亲民”与教化——从对《大学》“亲民”的诠释看王阳明的教化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道德与文明;2013年06期

5 龚鹏程;;儒家“止于至善”解[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赵公弼;;传统德育思想的汲取与发扬[J];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苏景荣;;《大学》修身之道对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的启示[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8 皮兰娇;;论《大学》的道德修养体系[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张鸿燕;儒家德育思想的特色及其现代价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王岳川;;《大学》的精神定位与当代意义[J];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中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38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9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