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发展取向
发布时间:2023-09-29 05:43
任何教育理念都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特征。对于建立在教育规律深刻认识上的后现代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蕴含着教育发展的思想,因而更表现出国际性、导向性、前瞻性特点。后现代教育理念迫使人们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教育现象。后现代教育理念对传统、封闭、僵化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给我国教师的教育理念带来了新的曙光。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同时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个体专业化两方面的涵义。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以及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即教师由一般的职业从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 本研究尝试在对后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下,对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发展取向进行探讨。后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于“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特征。后现代教育理念内容则主要包括后现代教育目的观、后现代课程观和后现代师生观。在后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发展也相应地受到冲击,在教师的认知结构、教学技能和师生...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文献综述
4 研究的特点与创新
第一章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界定及其发展的根本动因
1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界定
1.1 职业、专业和专业化标准的定义
1.2 教师的专业属性
1.3 教师个体专业化释义
2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因:教育理念
2.1 何为教育理念
2.2 教育理念对教师个体的重要影响
第二章 后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论蕴涵
1 后现代教育理念的产生渊源
1.1 全球化:后现代教育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
1.2 后现代教育理念产生的哲学依据:后现代主义流派
2 后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思想
2.1 后现代教育目的观
2.2 后现代课程观
2.3 后现代师生观
第三章 后现代教育理念观照下的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取向
1 后现代教育目的观下教师的认知结构取向
1.1 从知识本质看,知识增长应以主观建构性为导向
1.2 从知识效用看,知识是以丰富内心世界为追求
1.3 从知识形态看,知识具有是动态演进性
1.4 从知识发展看,知识呈现多元化趋势
2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的教学技能取向
2.1 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生个体的“意义的建构”
2.2 在教学原则上,不再是简单地“填灌”
2.3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
2.4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反思特征的教师形象
3 后现代师生观下教师的师生关系取向
3.1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主张对话的互动方式
3.2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3.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环境具有生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49400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文献综述
4 研究的特点与创新
第一章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界定及其发展的根本动因
1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界定
1.1 职业、专业和专业化标准的定义
1.2 教师的专业属性
1.3 教师个体专业化释义
2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因:教育理念
2.1 何为教育理念
2.2 教育理念对教师个体的重要影响
第二章 后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论蕴涵
1 后现代教育理念的产生渊源
1.1 全球化:后现代教育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
1.2 后现代教育理念产生的哲学依据:后现代主义流派
2 后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思想
2.1 后现代教育目的观
2.2 后现代课程观
2.3 后现代师生观
第三章 后现代教育理念观照下的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取向
1 后现代教育目的观下教师的认知结构取向
1.1 从知识本质看,知识增长应以主观建构性为导向
1.2 从知识效用看,知识是以丰富内心世界为追求
1.3 从知识形态看,知识具有是动态演进性
1.4 从知识发展看,知识呈现多元化趋势
2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的教学技能取向
2.1 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生个体的“意义的建构”
2.2 在教学原则上,不再是简单地“填灌”
2.3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
2.4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反思特征的教师形象
3 后现代师生观下教师的师生关系取向
3.1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主张对话的互动方式
3.2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3.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环境具有生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49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84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