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03:0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际困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关系不和谐,交往不协调,伴有焦虑、孤独、自卑、抑郁、苦闷等消极情绪的体验过程。人际困扰是阻碍人们社交活动顺利开展也是影响其他心理活动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有效的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当前社会正处在信息时代,人际交往呈现多层次多渠道日益复杂的态势,对个人心理健康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愈发凸显,一旦出现人际困扰,常会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产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倾向。对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止意味着在学校里有和谐的人际氛围,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进一步社会化做了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准备。人际关系问题一直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但是直接研究人际困扰的并不多见,本文旨在更具体的了解人际困扰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深入研究其与心理健康及各个维度水平上的相关性。不仅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明方向,也为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成长,切实解决其人际困扰提供依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人际困扰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荆州地区70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在校大学生的人际困扰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份,问卷回收率93%,剔除无效问卷后,实收问卷626份,有效问卷率89.4%。研究结果如下: (1)被试大学生的人际困扰问题普遍存在,其中有45.5%的被试有不同程度的人际困扰,有严重人际困扰的大学生所占比例高达10.4%。人际困扰综合诊断量表对其四个因子的检出率及排序为:交际交友困扰(50.3%)交谈行为困扰(44%)异性交往困扰(33.5%)待人接物困扰(15.5%),被试大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困扰程度排序为:交际交友困扰(x=2.73)交谈行为困扰(x=2.20)异性交往困扰(x=1.96)待人接物困扰(x=1.37)。 (2)不同性别的被试大学生在交际交友和异性交往两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交际交友困扰上,女大学生的困扰程度高于男大学生;在异性交往困扰上男大学生的困扰程度要高于女大学生。 (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困扰总分、交谈行为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仅在待人接物困扰这个维度上,大四的被试大学生明显困扰程度要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4)被试大学生是否为学生干部在人际困扰总分和交谈行为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人际困扰总分、交谈行为困扰、交际交友困扰上,非学生干部的困扰程度要明显高于学生干部;在待人接物困扰维度上,学生干部的困扰程度要明显高于非学生干部。 (5)被试大学生是否系统学过心理学在交谈行为困扰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没系统学过心理学的大学生的交谈行为困扰程度明显比系统学过心理的大学生要高。 (6)居住地是农村还是城市的被试大学生在交谈行为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上有显著性差异:来自农村的被试大学生在交谈行为和异性交往方面的困扰程度明显要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高。 (7)是否独生的被试大学生在异性交往困扰上有显著性差异,非独生的被试大学生比独生的被试大学生在异性交往维度上的困扰要高。 (8)是否单身的被试大学生在人际困扰总分、交谈行为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单身的被试大学生的人际困扰、交谈行为困扰均比非单身的被试大学生的困扰程度高。 (9)家庭结构在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单亲和双亲家庭的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差别不大。 (10)是否混合宿舍在大学生待人接物困扰上有显著差异,住混合宿舍的大学生在待人接物维度上困扰程度比住非混合宿舍的大学生困扰程度要高。 (11)宿舍人数与大学生在人际困扰总分、交谈行为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上有显著差异,经过事后比较发现,3人宿舍的被试大学生在以上几个因子上得分最低,即困扰程度最低。 (12)在焦虑、自卑、社交攻击、偏执、精神病倾向这5个因子上,被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但在强迫因子上,被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 (13)性别在被试大学生的性心理障碍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男大学生在此维度上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女大学生。 (14)不同年级的被试大学生在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冲动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在社交退缩因子上,大一的被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大三、大四的低;在社交攻击因子上大四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大一大二的低;在冲动因子上大三、大四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一。 (15)是否独生子女在被试大学生的社交攻击、强迫因子上达到了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社交攻击维度上独生的被试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非独生大学生;在强迫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非独生的被试大学生。 (16)不同居住地的被试大学生在社交退缩、依赖两个分量上的得分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来自农村的被试大学生在社交退缩维度上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来自城市的被试大学生;来自城市的被试大学生在依赖维度上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来自城市的被试大学生。 (17)人际困扰及其四个分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均显著相关。 (18)以大学生人际困扰的4个维度为预测变量,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困扰对其心理健康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困扰 心理健康 相关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第1章 引言12-14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14-22
  • 2.1 人际困扰的研究综述14-18
  •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18-20
  • 2.3 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20-22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意义22-25
  • 3.1 研究假设22
  • 3.2 研究意义22-23
  • 3.3 问题的提出23-25
  • 第4章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25-29
  • 4.1 研究对象25-26
  • 4.2 研究工具26-27
  • 4.3 研究程序27
  • 4.4 数据处理27-29
  • 第5章 调查结果29-41
  • 5.1 大学生人际困扰调查结果29-35
  • 5.2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35-39
  • 5.3 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调查结果39-41
  • 第6章 讨论与结论41-48
  • 6.1 大学生人际困扰特点与分析41-43
  • 6.2 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与分析43-44
  • 6.3 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讨论44-45
  • 6.4 研究结论45-48
  • 第7章 教育建议与研究展望48-51
  • 7.1 教育建议48-50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9
  • 附录1:一般情况调查55
  • 附录2:人际困扰综合诊断量表55-56
  • 附录3: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MSHS)56-59
  • 个人简介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艳娥;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毛晓光;20世纪符号互动论的新视野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3 孙崇勇;;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1期

4 王军妮;;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干预措施[J];吉林教育;2009年04期

5 林琼芳;毛小玲;;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与自我管理的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9期

6 佟丽君;论霍曼斯的人际交往理论[J];求是学刊;1997年01期

7 宋迎秋;曾雅丽;赵慧琴;林媛;;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心理状况现状探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8 ;人际行为三维理论[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8年07期

9 陈克娥;王鑫强;;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及其人口学变量特点的研究[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10 薛轶娟;;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54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