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技术向度

发布时间:2017-06-30 20:04

  本文关键词: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技术向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指导下,人才培养的主体通过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的发展的科学操作和思维方式。其实质是对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的回答。技术影响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不同的技术时期,有着不同的人才标准,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具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性表现为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和教育方法的差异。对技术演进与人才培养模式变迁的关系进行历史与动态地考察,是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视角。体现多元、观照个性、走向技术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技术 变革
【基金】: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项目号:2014BSXR)资助项目资助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更新与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这对常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德高;;分层分类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19期

2 杨启亮;;人才选拔趋向符号尊重的教育影响[J];教育学报;2011年05期

3 顾明远;;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0期

4 姜振寰;;技术的历史分期:原则与方案[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希红;陈立柱;;管仲故里颍上县说综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裘士京;试论中国文化的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肖术全;;词语诂释两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张立敏;;浅析与“猪”相关的成语中隐藏的文化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5 石恪;;魏晋南北朝时期黔中文化的发展状况[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杨建猛;;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的黔中文化[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赵丹丹;;熙宁变法时期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陈熙中;;“岳阳金”考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陈熙中;;“实字”、“虚字”与“通用门”——读红零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范震威;孔子删《诗》诸说的辨证与阐释[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飞;;试论媒介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梁奕华;;小论《文华秀丽集》中的游览诗——通过与《文选》进行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葛力力;;字词辨析二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唐雪莲;;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5 陈俱;;闽南英烈黄道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季春;;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金苏敏;武文彬;汤洁;;面向就业的热能与动力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探讨[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9 董华;;智者不惑 泽及后世——论孔子的“不惑”观及其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曾昭皓;李卫东;;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以核心能力构建为体系的学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龙洋;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德云;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亭;澳大利亚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仇雪梅;基于控制论建构主义的思维建模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袁慧英;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财经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瑞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项永芳;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周蕊;校企合作模式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8 方新;桐城派“姚门弟子”刘开文论和创作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9 胡少华;云纹的文化考析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10 赵桂芝;基于平衡思想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教学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金贵;;利用分层教学贯彻任务教学法理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李金;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推进:显性制度化与隐性制度化[J];探索;2001年01期

3 杨启亮;;大学生排斥大众化职业的教育责任[J];教育学报;2010年02期

4 陈平;;技术革命史分期问题初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太善,孟建新,刘洪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S1期

2 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冯惠敏,李清泉;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4 马殿平,施宙,郭如书;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5 周营军;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侯华玲;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7 马万民;对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8 肖继新,李茹,吴柏玲;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J];经济论坛;2003年19期

9 李湘健,徐少亚,顾德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晓洪,邓成超;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技术向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503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f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