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某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7-19 05:15

  本文关键词:某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自杀 意念 贫困 学生


【摘要】:目的探明高校贫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随机选取的江西省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各1 000名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15.42%,10.54%,χ2=9.91,P0.0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弹性量表的组织风格、社交能力、社会资源等维度上的得分与非贫困生大学生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1,1.87,0.62,P值均0.05),但在自我效能、家庭凝聚力及心理弹性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t值分别为2.64,4.10,2.06,P值均0.01)。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但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总分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贫困大学生具有较高自杀意念,但也有较好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训练可能有助于达到对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的目的。
【作者单位】: 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自杀 意念 贫困 学生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JC1330)
【分类号】:B844.2;B846
【正文快照】: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一般高等学校中,贫困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6%[1]。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承受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压力的同时,往往还面临着经济窘迫的困扰。据有关研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3]。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瞿晓理;;“心理弹性训练”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实验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黄乔蓉;刘博;冯铁蕾;;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3 吴燕;程江;;贫困生社交回避心理与肯定性团体训练[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4期

4 曾天德;;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5 巢传宣;;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3期

6 巢传宣;;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4期

7 冯珊珊;肖水源;;自杀意念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若干方法学问题[J];医学与社会;2007年10期

8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峰;;职校生心理危机及危机源调查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王素锋;李志伟;丁晓蕾;吴乐强;彭德海;;由安全生产事故影响的人员心理创伤干预[J];安全;2009年12期

3 钱建龙;;运动技能学习困难大学生身心相关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4 许高航;可能影响量表测量信效度的又一因素[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5 唐东辉,谢相和;试析大学生体育活动与性格特征的关系[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郭曙军,王成毅,高国珍,陈玉;725例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分析[J];包头医学;2001年04期

7 李文峰;唐学锋;舒逍;丁杰;韦伟香;;四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有效性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王孝会;聂惠;;如何提升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2年08期

9 钟丽平;;大学生心理危机与自杀的干预[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10 常保瑞;方建东;;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和自杀意念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艳萍;;加强农药管理有效预防自杀[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一)[C];2011年

2 刘慧铭;肖水源;;危机干预热线的发展及研究简介[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一)[C];2011年

3 刘慧铭;肖水源;;危机干预热线的发展及研究简介[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二)[C];2011年

4 邹晓抒;;从殡葬改革看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以S镇为研究个案[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平凤;;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秦丽丽;;隐藏的伤疤——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宋红丽;;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A];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梁瑛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章石芳;族群文化认同视野下菲律宾华族移民母语教育发展及方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焦岚;心理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6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蔡圣刚;人格测量中的概率展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娴;多元智力的实证研究与物理教学的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海英;智慧的翘翘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邱瑞to;技击性运动概论及其制胜原理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大江;许昌市城乡居民自杀态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道光;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何录华;关于激发兴趣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的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董晓静;自杀意念高中生的社会信息解释偏向[D];河南大学;2011年

7 贺俊杰;大学生自我接纳、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自我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黄俊秀;大学生自杀意念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方敬永;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危机探索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珊珊;体育舞蹈大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远;俞守义;赵久波;;医学生自杀意念与人格特征、内外控和自尊水平的关系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2 刘剑斌;;“80后”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倪有娣,楼美丽;大学生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4 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5 宋志英;;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江苏高教;2009年04期

6 夏朝云,王东波,吴素琴,叶剑辉;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7 许渭生;心理弹性结构及其要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郑全庆,李燕琴,路平,王懿,李学成;中学生不良健康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余小鸣,籍红,周凯,叶广俊;231名医学生自杀意向、自杀态度及相关作用的初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05期

10 张廷彩;青少年服毒自杀心理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2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3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宏;;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弹性[J];黑河学刊;2011年06期

5 丁倩;洪梦飞;;心理弹性及其提升的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赵思思;杨志;;心理弹性的应用型走向简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黄爱武;许丽;;让学生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增强中学生心理弹性的思考与探究[J];华夏教师;2012年02期

8 徐礼平;方倩;;从心理弹性的视角看有“留守经历”大学生[J];新余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邱婷;谭文;;心理弹性的文献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4期

10 唐本钰;侯晓靖;;大学生一般生存图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李茜 王安立 刘振庭;农民工随迁子女:如何适应社会[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滕秀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程丽;高考复读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5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6 刘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其就业心理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书瑜;大学生的精神性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媛;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燕秋;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10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1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561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